《家鄉(xiāng)的紅棗》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陽節(jié)正巧在假期內(nèi),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卻執(zhí)意要我陪同去鄉(xiāng)下老家看看。
汽車沿著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駛。這條路,從我第一次走就是這個樣子,父親在顛簸的車上嘆道:幾十年如一日啊……
一路看不夠的山光野景,幾十里路不覺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個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門口剝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滿了一年的收成: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寶塔的形狀,光彩奪目;屋檐下掛著的一串串紅紅的辣椒,鮮艷奪目,這莫不是農(nóng)家渴望好日子的寫照?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棗樹所吸引。幾年沒見了,樹干刻滿了歲月的滄桑,卻仍然枝繁葉茂。
老姨說:樹上的棗兒原本更多,已經(jīng)打落分給鄉(xiāng)親們品嘗了。樹上這些棗兒,是專門給我留的。說著話,老姨吩咐孫子拿來長竿,對著樹上的棗兒,“噼噼、啪啪”的一陣猛打,棗兒如冰雹一般紛紛落下。我撿起一粒紅透了的棗兒品嘗,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體中蔓延。
再看那棗樹,在長竿的敲擊下,棗兒落下的同時,那樹的枝枝葉葉也紛紛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別打了!你們看把這樹折磨成什么樣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這棗樹就是這個樣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來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這是為什么?”老姨說:“這樹賤。”
我的心卻受到了深深的感動。這樹“賤”嗎?是“賤”哦。它的生長不擇地的肥瘦,隨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溝石縫,有點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滿山遍野生長的野生酸棗樹,就是家栽棗樹的母本,也成就了這棗樹的堅強品質(zhì)。無論是山野還是院落,無論是旱澇災(zāi)害還是風調(diào)雨順,到了秋天,它都會奉獻給人們一樹的甘甜……這樹“賤”嗎?我看到的卻是棗樹面對挫折更堅強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獻的精神!這棗樹,多么像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鄉(xiāng)親,雖然這塊土地是那樣的貧瘠,就如父親在路上輕嘆的那一句“幾十年如一日”,幾乎看不到什么變化,可是這里的鄉(xiāng)親們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從不曾減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揮灑下汗水,秋天收獲果實,鄉(xiāng)親們踏踏實實地享受著這塊土地帶給他們的每一個日子……
我和父母告別了這個小山村。帶回家一籃紅棗,讓果實的香甜、棗樹的品質(zhì)滋養(yǎng)著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蘆葦絮,讓我,把家鄉(xiāng)山山水水的靈氣帶回家。
請根據(jù)《家鄉(xiāng)的紅棗》內(nèi)容完成下列練習。
“我”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是因為什么?“我”心疼地阻止老姨敲擊棗樹,是因為什么?老姨說棗樹賤,是因為什么?作者卻從棗樹身上看到了什么?在作者的眼里,棗樹就像什么?所以,在“是‘賤’哦”這句話中,“賤”應(yīng)該理解為什么?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它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聯(lián)系《燈》上下文,簡要賞析“來到江邊,天已經(jīng)完全暗下來,江和天似乎連接到一塊兒了,只能聽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濤聲。”這句話。
翻譯文言句子。 (1)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 (2)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下列這段文字如果要放在《疫苗》中,你認為放在哪段中比較合適?請說說理由。 近年來,我國推廣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后,小于五歲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種疫苗減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萬人。
下列對《雞毛》這篇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p>
文嫂這一形象與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在性情氣質(zhì)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兩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卻不同。請簡要分析這種相似與不同。
下列對《疫苗》這篇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圍繞著“原諒”,文章主要講述了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解釋字義。 (1)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 (2)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 (3)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彈黃雀
請你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上文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