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題“為道”是指平常的認知方式,它的認識對象是現(xiàn)象界的一切事物。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開卷)《哲學引論》試題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10--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開卷)《哲學引論》試題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4--2005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開)公共教、小學教育專業(yè)《哲學引論》試題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開卷)《哲學引論》試題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開)教育專業(yè)《哲學引論》試題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6--2007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開卷)公共教專業(yè)《哲學引論》試題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開)公共教專業(yè)《哲學引論》試題
最新試題
“天人合一”保證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題型:判斷題
()說的是,不僅天下之人皆如我的兄弟,而且天下之物亦皆我的同類,我對他人他物均應像兄弟一樣對待。
題型:填空題
盧梭認為科學、文明、社會制度、理性使人產生私心和惡念,是道德的對立面。()
題型:判斷題
關于近代美學,說法正確的是()
題型:多項選擇題
謝林明確主張審美意識高于道德意識,審美意識是道德與功利的調解。()
題型:判斷題
()提出人與自然物之間的輕重厚薄乃“良知上自然的條理”。
題型:填空題
()說的是以人為中心,人處于支配和統(tǒng)治的地位,自然物處于被支配和被統(tǒng)治的地位,人與物的關系是不平等的關系。
題型:填空題
奧地利哲學家馬丁布伯就曾按照人的生活態(tài)度把世界分為()和()。
題型:填空題
布伯認為“精神領域”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性則是“語言門檻”的階段或“語言形式中”的階段。()
題型:判斷題
關于古希臘時期的美學,說法正確的是()
題型:多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