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纏足是摧殘婦女的封建陋習,通過法令廢止纏足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運動后
C.五四運動后
D.三大改造后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下列情景你認為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A.張之洞坐輪船到北京向光緒帝述職
B.慈禧太后對《申報》的某些報道甚為不滿
C.慈禧太后逃離北京后打電報給李鴻章讓其到北京同八國聯(lián)軍談判
D.1912年孫中山在電影院欣賞3D電影

2.單項選擇題一部反映19世紀末期中國某富商家族興衰歷史的電視劇正在熱播,劇中有這樣幾組鏡頭,你認為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鏡頭一:商人身著西服到北京洽談生意
B.鏡頭二:商人的兒子在京師大學堂讀書
C.鏡頭三:商人正在讀《申報》,了解新聞
D.鏡頭四:商人見到政府官員稱“老爺”“大人”

3.單項選擇題1905年9月2日,清政府發(fā)布“上諭”,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這說明()

A.清政府已實現(xiàn)教育普及
B.清政府決意廢除科舉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學子反對
D.京師大學堂已停止招生

4.單項選擇題1902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學堂創(chuàng)辦西式專齋,使山西大學堂與當時的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齊名。這三所學堂所產生的最重要和影響是()

A.推動了中國新聞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
B.掀起了介紹西方學術著作的高潮
C.引起了近代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
D.開創(chuàng)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紀元

最新試題

現(xiàn)任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認為:“當今世界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最重要的一點是全球政治和經濟重心已由西向東,由北向南轉移,探討應對共同挑戰(zhàn)的新準則是論壇的工作重心?!毕铝斜硎?,符合材料觀點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據(jù)《革命后之俄羅斯政變》一文載:“兵士工人代表會者出焉,漸與臨時政府相軋轢,幾有不可駕馭之勢”,“據(jù)昨日報端之所傳,則俄都之暴動復起……主動者即為極端派首領之雷林。”下列描述與“政變”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56年,黨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它們的相同點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術界普遍認為:“鄧小平繼承和借鑒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并同時發(fā)展和提升了這一思想。”鄧小平“繼承和借鑒”主要表現(xiàn)在()。

題型:單項選擇題

戰(zhàn)國時期,儒家主張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無為而治,墨家希望選賢任能,他們共同的出發(fā)點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公元前4世紀的雅典演說家伊索克拉底抨擊說,在“平民領袖”的領導之下,雅典“充滿了悲哀”,“因為一些人只能傾訴和抱怨他們的窮困潦倒,另一些人承擔許多的義務(公益捐助,只對富人征收,用于公共節(jié)日的活動以及維護艦隊三層槳戰(zhàn)艦等)。這些是如此煩人,以至于有財產的人覺得生活的負擔甚至比那些貧窮的人都要沉重?!边@表明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69年在海牙召開的歐共體峰會公報指出,在遵循《羅馬條約》的基礎上吸納其他歐洲國家,無疑將使歐共體的規(guī)模擴大到能夠適應當前世界經濟和技術的需要的程度。公報中的“其他歐洲國家”指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日內瓦會議期間,中方與英方進行了頻繁接觸,6月17日中英兩國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宣布中國政府派遣代辦駐在倫敦,其地位和任務與英國駐北京代辦的地位和任務相同。……通過英國代表的牽線和雙方富有誠意的接觸,日內瓦會議期間促成了中美雙方代表就美國在華被押人員和中國僑民和留學生滯留美國等問題進行了4次正式會談,并達成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這說明日內瓦會議()。

題型:單項選擇題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么?

題型: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