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小板活化因子
B.組胺
C.慢反應物質
D.組胺酶
E.肝素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MDS
B.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C.惡性組織白血病
D.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期)
E.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
A.呼吸系統(tǒng)疾病
B.傷寒桿菌感染
C.類白血病
D.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E.骨髓增生性疾病
A.Meg-CSF
B.BFU-E
C.M-CSF
D.Multi-CSF
E.G-CSF
A.淋巴瘤
B.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C.嚴重化膿性細菌感染
D.再生障礙性貧血
E.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A.CD11
B.CD14
C.血型糖蛋白A
D.抗血小板GPⅡb
E.CD42b
A.起病急劇,病程較短,患者多在半年內死亡
B.全血細胞減少是本病的典型血象表現(xiàn)
C.骨髓象中找到淋巴樣組織細胞和吞噬性組織細胞對診斷有價值
D.NAP積分明顯低于正常甚至0分
E.酸性磷酸酶染色呈強陽性
A.CML——Ph染色體陽性
B.APL——可出現(xiàn)PML-RARa融合基因
C.APL——可出現(xiàn)t(15;17)
D.ALL——染色體易位常累及TCR基因(T細胞)
E.AML染色體易位常累及Ig基因
A.CD19
B.CD68
C.CD10
D.CD22
E.HLA-DR
A.MDS
B.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惡性組織細胞病
D.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E.骨髓纖維化
A.SBB
B.NAP
C.ACP
D.PAS
E.NSE
最新試題
近年T-ALL采用的特異性一線單抗有()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特有的遺傳學標志有()
患者,男性,63歲,自感體重明顯減輕,伴乏力明顯,食欲明顯減弱,并自己發(fā)現(xiàn)左上腹飽滿且捫及質地較硬的“包塊”,在門診就診。家族史:父母、兄弟及兒子均健康。體格檢查:患者神志清楚,心、肺檢查無異常。肝未觸及,脾肋下4cm、質韌、表面光滑、無觸痛,淺表淋巴結不大。實驗室檢查:血象:Hb95g/L,RBC3.0×1012/L,WBC101.2×109/L,PLT148×109/L,早幼粒細胞2%、中性中幼粒細胞27%、中性晚幼粒細胞17%中性桿狀核細胞12%、中性分葉核細胞33%、嗜酸性粒細胞2%、嗜堿性粒細胞3%,淋巴細胞4%。骨髓象: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比例為26.9:1。以粒系增生為主占94%,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及桿狀為主,可見原始粒細胞,嗜堿性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紅系增生受抑。細胞化學染色:堿性磷酸酶陽性率0.05。染色體檢查:46XY,t(9,22)(q34:q11)生化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根據(jù)以上病例,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
流式細胞儀可以檢測()
根據(jù)以上病例,該患兒可能的診斷是什么?
男性,52歲,乏力1年,腹脹、消瘦半年,骨痛2月,偶有發(fā)熱。體檢:脾肋下10cm,肝肋下1.5cm,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血常規(guī)檢驗:血紅蛋白量85g/L,血小板數(shù)65×109/L,白細胞數(shù)17×109/L;血片分類中性成熟粒細胞占40%,嗜堿性粒細胞占2%,嗜酸性粒細胞占6%,幼粒細胞占20%,幼紅細胞10%,淋巴細胞22%,成熟紅細胞大小不一,可見嗜堿性點彩紅細胞,淚滴形紅細胞較易見。骨髓檢查:干抽,骨髓涂片中骨髓小粒少見,有核細胞增生減低,粒紅比為2.43:1,粒系占49.6%,紅系占20.4%,巨核細胞全片3個,血小板少見,原始細胞不多見,各種血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異常,未見其他明顯異常細胞。試分析該病案。
白血病的MICM分型是指()
某患兒,出生9個月畏食嘔吐、肝脾大、皮膚干燥呈蠟黃色、肌無力。X線肺部檢查見有網(wǎng)點狀陰影。外周血檢查見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數(shù)正常,但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胞質中可見有空泡。骨髓檢查可見少量胞體較大的細胞;該細胞呈圓形、橢圓形。胞核較小、呈圓或橢圓形。胞質豐富并充滿大量泡沫。細胞化學染色結果如下:POX(-)、SBB(+)、PAS見泡壁弱陽性,空泡中心陰性。堿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試分析該病案。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特征有()
性,68歲,全身骨痛一年多,最近兩周伴有發(fā)熱。體檢:淋巴結、肝、脾無腫大,胸骨壓痛,下肢有皮膚紫癜。由于骨質疏松曾診斷為老年骨質疏松癥。血常規(guī)檢驗:血紅蛋白量92g/L,白細胞數(shù)7.8×109/L,血小板數(shù)35×109/L;血片分類:中性成熟粒細胞占71%,淋巴細胞19%,單核細胞10%,粒細胞可見毒性改變。血沉108mm/h,骨骼X線檢查顯示:多數(shù)骨質疏松,顱骨和肋骨有蟲蝕樣破壞。骨髓檢查:有核細胞增生活躍,粒紅比為2.48:1,粒系占55.6%,紅系占22.4%,各種細胞數(shù)量及形態(tài)特點見下:粒系:原粒細胞1.6%,早幼粒細胞3.2%,中性中幼粒細胞6.4%,中性晚幼粒細胞8.8%,中性桿狀核粒細胞22%,中性分葉核粒細胞9.6%,嗜酸性粒細胞3.2%,嗜堿性粒細胞0.8%;形態(tài)特點:部分粒細胞可見中毒顆粒及空泡,其他各階段粒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異常。紅系:原紅細胞0.4%,早幼紅細胞1.2%,中幼紅細胞12.4%,晚幼紅細胞8.4%,幼紅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多數(shù)部分成熟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