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歲以前的替牙期和恒牙期患者
B.牙弓狹窄
C.后牙反牙合
D.下頜平面角正常或偏高
E.牙列擁擠合并骨性矢狀不調(diào)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00~200g
B.200~300g
C.300~500g
D.500~800g
E.800~1000g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A.多是牙性、功能性的
B.磨牙多為安氏Ⅱ類牙合關(guān)系
C.可能為上切牙間隙、上切牙間多生牙、下切牙先天缺失
D.可能為側(cè)切牙舌向錯(cuò)位、上尖牙區(qū)寬大
E.大多伴有深覆牙合、下頜后縮
A.第三磨牙、下頜切牙、上頜側(cè)切牙、下頜第二前磨牙
B.第三磨牙、上頜切牙、下頜側(cè)切牙、下頜第二前磨牙
C.第三磨牙、上頜側(cè)切牙、下頜第二前磨牙、下頜切牙
D.第三磨牙、下頜切牙、下頜第二前磨牙、上頜側(cè)切牙
E.上頜側(cè)切牙、下頜切牙、下頜第二前磨牙、第三磨牙
A.1歲后
B.2歲后
C.3歲后
D.4歲后
E.5歲后
A.異常的唇系帶粗大、與腭乳頭相連,牽上唇時(shí)腭乳頭發(fā)白
B.X線片可見上、下中切牙間的牙槽嵴較寬,有倒Ⅴ形缺口
C.舌系帶過短,會妨礙舌的正常功能活動
D.舌系帶過短患者常伴有下牙弓過窄,前牙開牙合
E.舌系帶過短,舌尖代償性活動增加,姿勢位時(shí)舌處于低位
A.上頜前突
B.扭轉(zhuǎn)牙
C.大量廣泛的牙間隙
D.深覆牙合、深覆蓋
E.個(gè)別前牙反牙合且間隙足夠
A.唇系帶中的纖維組織伸入腭側(cè)齦乳頭
B.唇系帶一般附著于牙槽嵴頂
C.唇系帶一般距齦緣約2~3mm
D.唇系帶一般距齦緣約3~4mm
E.唇系帶一般距齦緣約4~5mm
A.恒牙胚因外傷、異位、萌出道異常,使乳牙根完全或部分未被吸收而滯留
B.恒牙早萌,X線片顯示恒牙根尚未形成或僅有近頸牙根形成1/3
C.囊腫、牙瘤、牙齦纖維組織增生等妨礙了恒牙的萌出
D.萌出道異常的恒牙常壓迫鄰牙牙根,造成牙根吸收
E.多生牙或殘根使恒牙的萌出道受阻
A.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形成大于1/2
B.間隙有縮小的趨勢
C.多數(shù)乳磨牙早失,影響患兒咀嚼功能
D.牙冠上覆蓋有較厚的骨組織
E.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尚未發(fā)育
最新試題
對此患者的診斷可能為()
若采用正頜方法,何種治療方案最有可能()
排齊整平下牙弓所需間隙為()
對此患者的診斷為()
該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為()
對此病人的矯治設(shè)計(jì)為()
若拔除第一前磨牙進(jìn)行治療,則磨牙支抗類型為()
若用固定矯治,可采用的最佳輔助裝置是()
使用小平導(dǎo)的適應(yīng)癥是()
對此患者的矯治設(shè)計(jì)最可能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