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風險評估
B.風險管控與消減
C.風險識別
D.風險注銷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chǎn)損失、次生災害、社會或政治影響的恐怖襲擊事件
B.擾亂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秩序事件
C.社會治安或刑事犯罪事件等
D.信息安全,食品安全
A.確認所生產(chǎn)和購買的放射源、爆炸物、劇毒危險化學品已作出電子追蹤標識。
B.封閉化管理區(qū)域建立周界實體防范設施,設置防攀爬、防翻越、防沖撞障礙及避險設施。
C.巡邏巡查等安保人員應配齊必要的治安防護設施和裝備。
D.涉油(氣)犯罪高發(fā)區(qū)、恐怖襲擊活動頻繁地帶的有關單位,應提高反恐防范措施標準。
A.20世紀40-50年代
B.20世紀50-60年代
C.20世紀60-70年代
D.20世紀70-80年代
A.領導人的言論
B.領導人的感情
C.領導人的行為
D.領導人對于民眾的誠信度
A.保障財產(chǎn)安全
B.保障自然環(huán)境安全
C.搶救生命和保障人員的基本生存條件
D.保障信息安全
最新試題
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發(fā)生后,應急反應力量需要第一時間到達現(xiàn)場,在具體處置中不同職能部門應明確各自職責并重視加強配合。上述描述涉及到公共安全危機反應的哪些原則?()
謠言公式認為,謠言的產(chǎn)生與()和()有關。
針對受害人的心理損害,危機干預的基本模式包括()。
將危機與某些事件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并賦予其“社會問題”的意味,體現(xiàn)了媒體的()。
防患于未然原則也稱為()原則。
乘坐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這一觀點是基于()的認識角度得出的結論。
謠言產(chǎn)生的社會基礎在于()。
應急管理中的既有組織包括如下哪些?()
危機傳播管理的核心目標就是要掌握危機傳播的()。
在公共安全危機管理中,提供技術支持與保障的政府部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