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所示的洛埃德鏡實驗裝置中,距平面鏡垂距為1mm的狹縫光源s0發(fā)出波長為680nm的紅光。求平面反射鏡在右邊緣M的觀察屏上第一條明條紋中心的距離。已知MN=30cm,光源至平面鏡一端N的距離為20cm。
用圖所示的瑞得干涉儀可以測定氣體在各種溫度和壓力下的折射率,干涉儀的光路原理與楊氏雙縫類似,單色平行光入射于雙縫后,經(jīng)兩個長為l的相同的玻璃管,再由透鏡會聚于觀察屏上。測量時,可先將兩管抽成真空,然后將待測氣體徐徐導入一管中,在觀察屏上關于兩管的對稱位置處觀察干涉條紋的變化,即可求出待測氣體的折射率。某次測量,在將氣體徐徐導入下管的過程中,觀察到有98條干涉條紋移動,所用的黃光波長為589.3nm(真空中),l=20cm,求該氣體的折射率。
如圖,一帶負電的粒子以某速度進入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在電場力作用下形成圖中所示的運動軌跡.M和N是軌跡上的兩點,其中M點在軌跡的最右邊.不計重力,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粒子在M點的速率最大 B.粒子所受電場力沿電場線方向 C.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度不變 D.粒子在電場中的電勢能始終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