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計劃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首先為財務報表層次確定重要性水平,以發(fā)現(xiàn)在金額上重大的錯報 B.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yè)判斷,選定一個基準,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為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同一企業(yè)不同期間報表應選擇同一基準,但百分比應隨具體情況調整 C.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并分配到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 D.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與具體項目計量相關的固有不確定性
A.單個金額低于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的財務報表項目匯總起來可能金額重大(可能遠遠超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匯總后的潛在錯報風險 B.對于存在低估風險的財務報表項目,不能僅僅因為其金額低于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而不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C.在運用審計抽樣實施細節(jié)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將可容忍錯報的金額設定為等于或低于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 D.如果注冊會計師不確定一個或多個錯報是否明顯微小,就可以推斷這些錯報是明顯微小的
A.在考慮一項錯報是否重要時,既要考慮錯報的金額,又要考慮錯報的性質 B.如果一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要的 C.判斷一項錯報對財務報表是否重大,應當考慮對個別財務報表使用者產生的影響 D.重要性的確定離不開職業(yè)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