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晉公子重耳之亡》
譯文:
晉國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難的時候,晉國軍隊到蒲城去討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說:“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養(yǎng)生的俸祿,得到所屬百姓的擁護(hù)。有了百姓擁護(hù)就同君父較量起來,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還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國。同他一塊兒出逃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國人攻打一個叫唐咎如的部落,俘獲了君長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把她們送給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儔和叔劉。他把叔隗給了趙衰做妻子,生下趙盾。重耳想到齊國去,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說:“我已經(jīng)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改嫁,就該進(jìn)棺材了。還是讓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才離開。
重耳經(jīng)過衛(wèi)國,衛(wèi)文公子不依禮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鄉(xiāng)下人討飯吃,鄉(xiāng)下人給了他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狐偃說:“這是上天的恩賜。”重耳叩頭表示感謝,把泥塊接過來放到了車上。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給他娶了個妻子,還給了他八十匹馬。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但隨行的人認(rèn)為不應(yīng)這樣呆下去,想去別的地方,便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有個養(yǎng)蠶的女奴正在桑樹上,回去把聽到的話報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殺了,對重耳說:“你有遠(yuǎn)行四方的打算吧,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經(jīng)把她殺了。”重耳說:“沒有這回事。”姜氏說:“你走吧,懷戀妻子和安于現(xiàn)狀,會毀壞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與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齊國,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擊狐偃。
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長得連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體。重耳洗澡時,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國大夫僖負(fù)羈的妻子對她丈夫說:“我看晉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定以擔(dān)當(dāng)治國的大任。如果讓他們輔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晉國當(dāng)國君?;氐綍x國當(dāng)國君后,一定能在諸侯中稱霸。在諸侯中稱霸而討伐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恐怕就是頭一個。你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對他與曹君不同呢?”于是僖負(fù)羈就給重耳送去了一盤飯,在飯中藏了一塊寶玉。重耳接受了飯食,將寶玉退還了。
到了宋國,宋襄公送給了重耳二十輛馬車。
到了鄭國,鄭文公也不依禮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說:“臣下聽說上天所贊助的人,其他人是趕不上的。晉國公子有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或許上天要立他為國君,您還是依禮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結(jié)婚,按說子孫后代不能昌盛。晉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國外的災(zāi)難,上天卻不讓晉國安定下來,大概是要為他開出一條路吧,這是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有三位才智過人的賢士跟隨他,這是第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晉國和鄭國是同等的國家,晉國子弟路過鄭國,本來應(yīng)該以禮相待,何況晉公子是上天所贊助的人呢?”鄭文公沒有聽從叔詹的勸告。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shè)宴款待重耳,并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么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美女。寶玉和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chǎn)。那些流散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來報答您呢?”楚成王說:“盡管如此,總得拿什么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zhàn),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較量一番。”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yuǎn)大而生活儉樸,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tài)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現(xiàn)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nèi)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秦穆公把五個女子送給重耳作姬妾,秦穆公的女兒懷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懷嬴捧著盛水的器具讓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便揮手讓懷嬴走開。懷贏生氣地說:“秦國和晉國是同等的,你為什么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脫去衣服把自己關(guān)起來表示謝罪。又有一天,秦穆公宴請重耳。狐偃說:“我比不上趙衰那樣擅長辭令,讓趙衰陪你去吧。”在宴會上,公子重耳作了一首《河水》詩,秦穆公作了《六月》這首詩。趙衰說:“重耳拜謝君王恩賜!”公子重耳走下臺階,拜謝,叩頭。秦穆公也走下一級臺階表示不敢接受叩謝的大禮。趙衰說:“君王提出要重耳擔(dān)當(dāng)輔佐周天子使命,重耳怎么敢不拜謝?”
魯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歷正月。秦穆公派兵護(hù)送晉公子重耳回國。沒有記載,晉國沒有正式通知魯國。
課后思考與練習(xí):

閱讀《晉公子重耳之亡》,探討文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

《晉公子重耳之亡》
譯文:
晉國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難的時候,晉國軍隊到蒲城去討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說:“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養(yǎng)生的俸祿,得到所屬百姓的擁護(hù)。有了百姓擁護(hù)就同君父較量起來,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還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國。同他一塊兒出逃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國人攻打一個叫唐咎如的部落,俘獲了君長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把她們送給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儔和叔劉。他把叔隗給了趙衰做妻子,生下趙盾。重耳想到齊國去,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說:“我已經(jīng)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改嫁,就該進(jìn)棺材了。還是讓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才離開。
重耳經(jīng)過衛(wèi)國,衛(wèi)文公子不依禮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鄉(xiāng)下人討飯吃,鄉(xiāng)下人給了他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狐偃說:“這是上天的恩賜。”重耳叩頭表示感謝,把泥塊接過來放到了車上。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給他娶了個妻子,還給了他八十匹馬。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但隨行的人認(rèn)為不應(yīng)這樣呆下去,想去別的地方,便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有個養(yǎng)蠶的女奴正在桑樹上,回去把聽到的話報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殺了,對重耳說:“你有遠(yuǎn)行四方的打算吧,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經(jīng)把她殺了。”重耳說:“沒有這回事。”姜氏說:“你走吧,懷戀妻子和安于現(xiàn)狀,會毀壞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與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齊國,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擊狐偃。
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長得連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體。重耳洗澡時,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國大夫僖負(fù)羈的妻子對她丈夫說:“我看晉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定以擔(dān)當(dāng)治國的大任。如果讓他們輔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晉國當(dāng)國君?;氐綍x國當(dāng)國君后,一定能在諸侯中稱霸。在諸侯中稱霸而討伐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恐怕就是頭一個。你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對他與曹君不同呢?”于是僖負(fù)羈就給重耳送去了一盤飯,在飯中藏了一塊寶玉。重耳接受了飯食,將寶玉退還了。
到了宋國,宋襄公送給了重耳二十輛馬車。
到了鄭國,鄭文公也不依禮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說:“臣下聽說上天所贊助的人,其他人是趕不上的。晉國公子有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或許上天要立他為國君,您還是依禮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結(jié)婚,按說子孫后代不能昌盛。晉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國外的災(zāi)難,上天卻不讓晉國安定下來,大概是要為他開出一條路吧,這是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有三位才智過人的賢士跟隨他,這是第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晉國和鄭國是同等的國家,晉國子弟路過鄭國,本來應(yīng)該以禮相待,何況晉公子是上天所贊助的人呢?”鄭文公沒有聽從叔詹的勸告。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shè)宴款待重耳,并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么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美女。寶玉和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chǎn)。那些流散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來報答您呢?”楚成王說:“盡管如此,總得拿什么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zhàn),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較量一番。”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yuǎn)大而生活儉樸,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tài)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現(xiàn)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nèi)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秦穆公把五個女子送給重耳作姬妾,秦穆公的女兒懷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懷嬴捧著盛水的器具讓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便揮手讓懷嬴走開。懷贏生氣地說:“秦國和晉國是同等的,你為什么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脫去衣服把自己關(guān)起來表示謝罪。又有一天,秦穆公宴請重耳。狐偃說:“我比不上趙衰那樣擅長辭令,讓趙衰陪你去吧。”在宴會上,公子重耳作了一首《河水》詩,秦穆公作了《六月》這首詩。趙衰說:“重耳拜謝君王恩賜!”公子重耳走下臺階,拜謝,叩頭。秦穆公也走下一級臺階表示不敢接受叩謝的大禮。趙衰說:“君王提出要重耳擔(dān)當(dāng)輔佐周天子使命,重耳怎么敢不拜謝?”
魯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歷正月。秦穆公派兵護(hù)送晉公子重耳回國。沒有記載,晉國沒有正式通知魯國。
課后思考與練習(xí):

在流亡一過程中,重耳的性格和心理有怎樣的變化?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2.問答題

《晉公子重耳之亡》
譯文:
晉國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難的時候,晉國軍隊到蒲城去討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說:“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養(yǎng)生的俸祿,得到所屬百姓的擁護(hù)。有了百姓擁護(hù)就同君父較量起來,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還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國。同他一塊兒出逃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國人攻打一個叫唐咎如的部落,俘獲了君長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把她們送給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儔和叔劉。他把叔隗給了趙衰做妻子,生下趙盾。重耳想到齊國去,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說:“我已經(jīng)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改嫁,就該進(jìn)棺材了。還是讓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才離開。
重耳經(jīng)過衛(wèi)國,衛(wèi)文公子不依禮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鄉(xiāng)下人討飯吃,鄉(xiāng)下人給了他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狐偃說:“這是上天的恩賜。”重耳叩頭表示感謝,把泥塊接過來放到了車上。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給他娶了個妻子,還給了他八十匹馬。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但隨行的人認(rèn)為不應(yīng)這樣呆下去,想去別的地方,便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有個養(yǎng)蠶的女奴正在桑樹上,回去把聽到的話報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殺了,對重耳說:“你有遠(yuǎn)行四方的打算吧,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經(jīng)把她殺了。”重耳說:“沒有這回事。”姜氏說:“你走吧,懷戀妻子和安于現(xiàn)狀,會毀壞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與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齊國,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擊狐偃。
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長得連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體。重耳洗澡時,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國大夫僖負(fù)羈的妻子對她丈夫說:“我看晉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定以擔(dān)當(dāng)治國的大任。如果讓他們輔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晉國當(dāng)國君?;氐綍x國當(dāng)國君后,一定能在諸侯中稱霸。在諸侯中稱霸而討伐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恐怕就是頭一個。你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對他與曹君不同呢?”于是僖負(fù)羈就給重耳送去了一盤飯,在飯中藏了一塊寶玉。重耳接受了飯食,將寶玉退還了。
到了宋國,宋襄公送給了重耳二十輛馬車。
到了鄭國,鄭文公也不依禮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說:“臣下聽說上天所贊助的人,其他人是趕不上的。晉國公子有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或許上天要立他為國君,您還是依禮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結(jié)婚,按說子孫后代不能昌盛。晉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國外的災(zāi)難,上天卻不讓晉國安定下來,大概是要為他開出一條路吧,這是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有三位才智過人的賢士跟隨他,這是第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晉國和鄭國是同等的國家,晉國子弟路過鄭國,本來應(yīng)該以禮相待,何況晉公子是上天所贊助的人呢?”鄭文公沒有聽從叔詹的勸告。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shè)宴款待重耳,并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么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美女。寶玉和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chǎn)。那些流散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來報答您呢?”楚成王說:“盡管如此,總得拿什么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zhàn),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較量一番。”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yuǎn)大而生活儉樸,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tài)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F(xiàn)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nèi)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秦穆公把五個女子送給重耳作姬妾,秦穆公的女兒懷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懷嬴捧著盛水的器具讓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便揮手讓懷嬴走開。懷贏生氣地說:“秦國和晉國是同等的,你為什么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脫去衣服把自己關(guān)起來表示謝罪。又有一天,秦穆公宴請重耳。狐偃說:“我比不上趙衰那樣擅長辭令,讓趙衰陪你去吧。”在宴會上,公子重耳作了一首《河水》詩,秦穆公作了《六月》這首詩。趙衰說:“重耳拜謝君王恩賜!”公子重耳走下臺階,拜謝,叩頭。秦穆公也走下一級臺階表示不敢接受叩謝的大禮。趙衰說:“君王提出要重耳擔(dān)當(dāng)輔佐周天子使命,重耳怎么敢不拜謝?”
魯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歷正月。秦穆公派兵護(hù)送晉公子重耳回國。沒有記載,晉國沒有正式通知魯國。
課后思考與練習(xí):

在流亡途中重耳是怎樣與各國君主交往的?
4.問答題

垓下之圍
翻譯: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扎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占領(lǐng)了嗎?不然,為什么漢軍中楚人這么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于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么辦,虞姬啊虞姬你怎么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shù)行,身邊侍衛(wèi)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
于是項羽跨上戰(zhàn)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dāng)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lǐng)灌嬰率領(lǐng)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nóng)夫問路,老農(nóng)騙他說:“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八年了,親身經(jīng)歷七十余次戰(zhàn)斗,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于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我今天當(dāng)然是要決一死戰(zhàn),愿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于是就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著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命令四隊騎兵一起向下沖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于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擔(dān)任騎兵將領(lǐng),負(fù)責(zé)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里。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沖出來,又?jǐn)亓藵h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fā)現(xiàn)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么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
于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急速過江?,F(xiàn)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也沒有船只可渡。”項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么?況且我項羽當(dāng)初帶領(lǐng)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jìn),現(xiàn)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么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nèi)心有愧嗎?”接著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于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zhàn)。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fù)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并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王翳領(lǐng)先沖近,割下項羽首級。圍在旁邊的漢營將領(lǐng)也爭先恐后地前來爭奪項羽尸體,因而發(fā)生嚴(yán)重沖突,甚至舉刀相向,互砍而死者達(dá)數(shù)十人。最后由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身體的一部分,加上王翳所割下的首級,的確是項羽本人的尸首。事后,劉邦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太史公說:我從周生那里聽說“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聽說項羽也是重瞳子。難道項羽是舜的后代嗎?不然為什么發(fā)跡得這樣突然呢!秦朝失卻了能治國的政道,陳涉首先發(fā)難,豪杰們蜂擁而起,相互之間爭奪天下,數(shù)也數(shù)不清。但是項羽沒有尺寸的封地,乘勢興起于田間隴畝中,經(jīng)過三年的時間,結(jié)果就率領(lǐng)五路諸侯的軍隊滅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項羽制定,號稱為“霸王”,他的職位雖然沒有善終,但在近古以來也是未曾有過的。等到項羽離開關(guān)中而懷思楚地,放逐義帝而自立為王,又怨恨王侯們背叛自己,這樣想成就大事就難了。他自己憑借著功勞而驕矜,按照他個人的想法辦事而不師法古代,認(rèn)為霸王的功業(yè),要靠武力征服來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終使他的國家滅亡了,身死東城,仍然不能覺悟不能自責(zé),這實在是極大的失誤。他卻用“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失造成的”作為借口,難道這不是非常荒謬的嗎?

結(jié)合司馬遷的評論對項羽進(jìn)行評價?
5.問答題

垓下之圍
翻譯: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扎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占領(lǐng)了嗎?不然,為什么漢軍中楚人這么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叵脒^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于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么辦,虞姬啊虞姬你怎么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shù)行,身邊侍衛(wèi)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
于是項羽跨上戰(zhàn)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dāng)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lǐng)灌嬰率領(lǐng)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nóng)夫問路,老農(nóng)騙他說:“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八年了,親身經(jīng)歷七十余次戰(zhàn)斗,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于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我今天當(dāng)然是要決一死戰(zhàn),愿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于是就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著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命令四隊騎兵一起向下沖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于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擔(dān)任騎兵將領(lǐng),負(fù)責(zé)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里。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沖出來,又?jǐn)亓藵h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fā)現(xiàn)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么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
于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急速過江。現(xiàn)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也沒有船只可渡。”項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么?況且我項羽當(dāng)初帶領(lǐng)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jìn),現(xiàn)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么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nèi)心有愧嗎?”接著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于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zhàn)。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fù)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并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王翳領(lǐng)先沖近,割下項羽首級。圍在旁邊的漢營將領(lǐng)也爭先恐后地前來爭奪項羽尸體,因而發(fā)生嚴(yán)重沖突,甚至舉刀相向,互砍而死者達(dá)數(shù)十人。最后由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身體的一部分,加上王翳所割下的首級,的確是項羽本人的尸首。事后,劉邦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太史公說:我從周生那里聽說“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聽說項羽也是重瞳子。難道項羽是舜的后代嗎?不然為什么發(fā)跡得這樣突然呢!秦朝失卻了能治國的政道,陳涉首先發(fā)難,豪杰們蜂擁而起,相互之間爭奪天下,數(shù)也數(shù)不清。但是項羽沒有尺寸的封地,乘勢興起于田間隴畝中,經(jīng)過三年的時間,結(jié)果就率領(lǐng)五路諸侯的軍隊滅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項羽制定,號稱為“霸王”,他的職位雖然沒有善終,但在近古以來也是未曾有過的。等到項羽離開關(guān)中而懷思楚地,放逐義帝而自立為王,又怨恨王侯們背叛自己,這樣想成就大事就難了。他自己憑借著功勞而驕矜,按照他個人的想法辦事而不師法古代,認(rèn)為霸王的功業(yè),要靠武力征服來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終使他的國家滅亡了,身死東城,仍然不能覺悟不能自責(zé),這實在是極大的失誤。他卻用“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失造成的”作為借口,難道這不是非?;闹嚨膯??

《垓下之圍》文中藝術(shù)加工的細(xì)節(jié)及其作用?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