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社會工作者小林收到一封求助信。她是玲玲,12歲,目前就讀于小學六年級。她在信中寫道:"自己的成績一年不如一年,現(xiàn)在一放假,我就想去找同學玩,不想念書。我爸媽把好話、壞話都說盡了,其實我也明白當中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小林進一步了解發(fā)現(xiàn),玲玲屬于高智商低成就,她的學業(yè)性向測驗的分數(shù)很高,但學業(yè)成績低落,居全班40名左右(全班共45人),是典型的學業(yè)低成就者。任課老師也經(jīng)常因為成績差而數(shù)落她,久而久之,連玲玲自己都失去了信心。玲玲的父親高中畢業(yè),任職于某公司,是輪班制。由于父親很希望玲玲將來能上大學,替家人爭口氣,所以很關(guān)心玲玲的成績,對她管教也很嚴格。但他經(jīng)常用話語諷刺玲玲,父女關(guān)系惡劣。母親任職于某幼兒園,對玲玲的生活起居照顧很周到。但不知怎樣管教和輔導她,對她的要求也沒有像她父親那么高,母女關(guān)系良好。
問題:請簡要分析玲玲的情況,并以此寫出輔導策略。
王仁,男,1983年6月出生,技校畢業(yè),賦閑在家,非??释业焦ぷ鳎捎谄渲橇λ接邢?,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語,一旦有了就業(yè)機會也經(jīng)常因面試時無法從容應對考官的提問而被淘汰。他平時很少出門與朋友來往,社交圈比較狹小,除了偶爾在家看球賽、打游戲機之外并無太多興趣愛好。王仁為人忠厚老實、做事勤懇踏實,但碰到困難就會失去耐心與信心:有時脾氣倔強、態(tài)度固執(zhí),常因瑣事與父母發(fā)生爭吵。
問題:1.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分哪幾個階段?2.試析上述案例中服務對象存在的問題。3.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服務目標與計劃。
小剛今年上小學四年級,家里有爸爸媽媽和一個哥哥,爸爸媽媽都是小學文化程度,兩人在離家很遠的地方開了一間雜貨鋪,生意還不錯,很忙。哥哥和小剛每天都是自己做飯。四年級以前小剛的成績很好,經(jīng)常受到父母的表揚,有時成績要比哥哥的還好。小剛也每天按時上學、放學、寫作業(yè),不用家長操很多心,父母也由于工作忙的緣故無暇顧及到兩個孩子的學習,只是偶爾問問考試成績。四年級后小剛的成績開始一落千丈,令家人感到莫名其妙。于是父母開始留意,后發(fā)現(xiàn)原來小剛每天都要去打電腦游戲,有時甚至是曠課去打。發(fā)現(xiàn)小剛的劣跡后小剛的父親痛打了他一頓,并警告說以后不準再去打游戲。剛開始幾天小剛的確是乖乖地上學,但沒過幾天,當他看到很多小朋友一放學就往游戲廳跑的時候,他的手也開始癢癢起來,于是他又開始去游戲廳,只是玩的時間少了一些,因為害怕被父母發(fā)現(xiàn)。偶爾因為貪玩忘記了時間回去晚的時候就會跟父母撒謊說自己去同學家寫作業(yè)了。被父母再次發(fā)現(xiàn)后,父母非常氣憤就又打了他,小剛就這樣一面看到小朋友都去玩那么好玩的游戲就禁不住誘惑,一面又很害怕父母的暴打。好了一段時間,總是再犯。看到小剛成績總是提不上來,還老去打游戲,屢教不改,于是小剛的父母便不再管教他了。不給他錢,平時也沒好氣地同他講話,天天罵他是"成不了氣的家伙、沒出息的家伙"。以后父母就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店鋪生意上,很少回家。小剛也就幾乎不上課,整天在外面跑著玩。
問題:1.什么是兒童社會工作?這里的"兒童"的含義是什么?2.作為兒童社會工作者在做兒童社會工作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3.如果你是兒童社會工作者,接到這個個案,你將如何幫助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