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地基土抗震容許承載力需在深寬修正后的地基容許承載力基礎上再修正
B.地基土抗震容許承載力不宜高于深寬修正后的地基容許承載力
C.樁基礎的抗震允許承載力提高系數(shù)可取1.5
D.抗震容許承載力提高系數(shù)取值應依據(jù)地基土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第一水準烈度是指50年內(nèi)超越概率為63%的地震烈度,即眾值烈度
B.基本烈度、第二水準烈度及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中的峰值加速度所對應的烈度三者相同
C.第三水準烈度為50年超越概率為10%的烈度,即罕遇地震烈度
D.一般情況下,眾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度,而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一度
A.底部剪力法
B.瑞典圓弧法
C.標準反映譜法
D.簡化畢肖普法
E.動力有限元法
F.時程分析法
A.用非液化土替換部分液化土層
B.用非液化土替換全部液化土層
C.采用加密法加固時,應處理至液化深度下界
D.采取樁基時,樁頂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穩(wěn)定土層中的長度(不包括樁尖部分),除應按計算確定外,對碎石土、礫石、粗砂、中砂、堅硬黏性土尚不應小于0.5m,對其他非巖石土不宜小于1.5m
E.采用深基時,基礎底面應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穩(wěn)定土層中,其深度不應小于0.5m
A.振動阻尼小
B.地面卓越周期短
C.地面震陷較大,但沉降均勻
D.結構自振周期長
E.柔性結構較剛性結構抗震能力強
A.設計特征周期即設計所用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特征周期
B.設計特征周期與設計地震分組有關
C.設計特征周期與場地類別有關
D.設計特征周期即指建筑場地的固有周期
A.基本烈度7度,粉土黏粒含量≥10%
B.基本烈度8度,粉土黏粒含量≥14%
C.基本烈度9度,粉土黏粒含量≥16%
D.形成土的地質(zhì)年代早于第四紀晚更新世
E.標準貫入試驗實際錘擊數(shù)小于臨界錘擊數(shù)
結構水平地震作用,其中系數(shù)α與()有關。
A.場地類別
B.抗震設防烈度
C.結構震動荷載
D.結構自震周期
E.基礎類型
A.T=2Tg
B.T=Tg
C.T-=3Tg
D.T=5Tg
E.T=6.0s
A.單孔法
B.標準貫入法
C.跨孔法
D.聲波測井
E.共振柱法
A.縱波波速
B.阻尼比
C.動剪切模量
D.土的密度
E.動體積模量
最新試題
對于建筑抗震設計的設計特征周期的說法,正確的是()。
對于建筑結構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的說法,正確的是()。
下列建筑中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及其基礎抗震承載力驗算的是()。
影響飽和粉土地震液化的因素有()。
對于每個鉆孔的液化指數(shù)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減輕液化影響的基礎和上部結構處理措施包括()。
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等局部突出地形對地震動參數(shù)的放大作用,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地基抗震承載力一般均大于靜力條件下的承載力,這是因為()。
在建筑抗震設防水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影響飽和砂土及粉土液化的因素很多,除規(guī)范中列出的地質(zhì)年代,土中黏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層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外,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