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債
余秋雨
祖父臨終前兩眼直直地看著祖母,牽一牽嘴角露出笑意,囁嚅道:“本來想叫孩子們多讀點書,出一個讀書人。我這么走,不說讀書,連養(yǎng)活也難……”
祖母擦了一下眼淚,按著祖父的手說:“會養(yǎng)活,會讀書。”
祖父輕輕地?fù)u了搖頭,又囁嚅道:“天天都在防災(zāi)難,沒想到,災(zāi)難出在我身上……”
沒說完,他頭一歪,走了。
周圍的人都在猜測,帶著七個孩子的祖母會做什么。
出乎大家意料,祖母做的第一件事是賣房還債。
祖父在最后的日子里已經(jīng)向祖母一一交代過家里的賬務(wù),自己欠了哪些人的債,哪些人欠了自己的債。祖母一筆一筆記住了。按照當(dāng)時闖蕩者的習(xí)慣,這些債,大多是心債,沒有憑據(jù)。
那天晚上祖母把家里的女傭陳媽叫到房間,感謝她多年的照顧,說明今后無法再把她留在家里,然后,就細(xì)細(xì)地打聽窮人的生活方式。陳媽早就看清這個家庭的困境,卻沒有想到祖母會作出賣房還債的決定。
“這房子賣了,不能全還債。選一選,非還不可的還了,有些債可以拖一拖。孩子那么多,又那么小……”陳媽像貼心老姐妹似的與祖母商量。
“這沒法選。”祖母說,“還兩筆,拖兩筆,等于一筆也沒有還。”
陳媽嘆了一口氣,說:“老爺前些年借給別人的錢也要去催一催。那些人也太沒有良心了,明明知道這一家子已經(jīng)到了這個地步,這么多天來也不來還!”
“有兩個到靈堂來了。”祖母說。
“那就去找!”陳媽忿忿地說:“領(lǐng)著最小的兩個,志杏和志士,上門去要,我也陪著。”
祖母想了一想,說:“沒憑沒據(jù),上門要債,他們一尷尬反而會把賬全賴了。這樣吧,我領(lǐng)著孩子上門去向他們一一討教賣房事宜。這比較自然,順便看看他們到底有沒有還債的心思。你就不要去了。”
從第二天開始,祖母就領(lǐng)著兩個最小的孩子,在三天之內(nèi)“討教”了五個人。結(jié)果比祖母想象的還要糟糕:他們誰也沒有提到那些賬。
一雙大人的腳,兩雙小人的腳,就這樣在上海的街道上走了整整三天。
很快,原來在英租界戈登路的房子賣掉了,去償還祖父生前欠下的全部債務(wù)。
還債的事,祖母叫十八歲的大兒子和十五歲的二兒子一起去完成。大兒子叫余志云,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大伯伯;二兒子叫余志敬,那就是我的父親,他后來習(xí)慣于“以字代名”,叫余學(xué)文。
兩兄弟把一疊疊錢用牛皮紙包好后放在書包里,一家家去還債。很奇怪,好幾家都在準(zhǔn)備搬家,房間里一片凌亂。搬家最需要用錢,一見有人來還債都高興地說是“及時雨”。只有最后到一家鴉片煙館老板家還債時,那個黑黑瘦瘦的老板不說一句話,也并不數(shù)錢,只是用手按了按紙包,便翻開賬簿,用毛筆劃掉了欠債。
兄弟倆正準(zhǔn)備離開,忽聽得屋子角落傳出一個女人的聲音:“慢慢交走!”
隨著聲音,一個濃妝艷抹的高挑女子趿著繡花拖鞋從背光處走了出來。她嘴上叼著一支香煙,懶懶地走到兄弟倆跟前后舉手把香煙從嘴里取下。她的手指又長又細(xì),涂著指甲油。
她問志云:“聽你剛才說,這煙債是你父親欠下的。他自己為什么不來?”
志云懶得理她,低頭輕輕地說:“他剛過世。” 女人頓了頓,問:“他過世,與鴉片有關(guān)嗎?”
志云點點頭。
女人停頓的時間更長了。
終于她又問:“那你們?yōu)槭裁醇敝鴣磉€鴉片債?”
志云不語。弟弟志敬搶著說:“媽媽說了,好債壞債都是債……”
女人又問:“這么多錢是從哪里來的?”
志云想拉住志敬不要說,但志敬還是說出了口:“我們把房子賣了!”
女人又緊接著問:“你們有兄弟姐妹幾個?”
志敬說:“七個。”
女人走到桌子跟前,看了黑黑瘦瘦的老板一眼,說:“這事我做主了。”順手就把那包錢拿起來,塞在志云手上。
志云、志敬大吃一驚,連忙把錢包放回桌上,說:“這不行,這不行……”
女人又一次把錢包塞給志云,說:“回去告訴你們媽媽,我敬佩她這樣的女人!”
志云畢竟懂事,拉著志敬向著女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阿姨,你退還給我們這筆錢,等于救了我們家。我想請教你家老板的尊姓大名,回去好向媽媽稟報。”
女人笑了,說:“他叫吳聊,一聽就是假名。真名我也可以偷偷告訴你,叫吳瑟亞,琴瑟的瑟,亞洲的亞。”
根據(jù)《還債》全文情節(jié),完成下列表格。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翻譯句子。 (1)奈何憂崩墜乎? (2)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雞毛》這篇小說以“雞毛”為題,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
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大意。
翻譯文言句子。 (1)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 (2)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請選擇一個角度,賞析第⑧段“說著,站起來,輕輕拍拍她的肩膀,便靜悄悄地走進(jìn)了洗手間,不張揚(yáng)、更不叫囂,把眼前這只驚弓之鳥安撫成梁上的小燕子?!边@句話的表達(dá)效果。
這個求劍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第⑤段“通過預(yù)防接種,全球已經(jīng)成功消滅了天花;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已經(jīng)阻斷了脊髓灰質(zhì)炎(小兒麻痹)野病毒傳播;球因白喉、百日咳、破傷風(fēng)和麻疹導(dǎo)致的發(fā)病、致殘與死亡也顯著下降?!边@句話運(yùn)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列對《疫苗》這篇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解釋字義。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 且 (2)我能為之足 為(3)蛇固無足 固 (4)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