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A:中學學習英語語法對以后學習英語幫助很大。學生B:平面幾何學得好,后來學習立體幾何就簡單了,知識之間有很大的聯(lián)系。學生A:不光知識這樣,彈琴也是,會彈電子琴,學鋼琴也快。學生B:可有時候也不一樣,會騎自行車反而影響騎三輪車。學生A:有意思,學習很奇妙。
問題:(1)請分析材料中兩位同學談話用到的學習原理。(2)教師應(yīng)該如何利用這一原理促進學生的學習。
要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教學中必須根據(jù)遷移的心理規(guī)律,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修改方法。教學的第一步是,教師示范。讓學生從教師的示范中感受什么是改,教師怎樣改,思考為什么這樣改,激發(fā)學生要求改的愿望。通過教師示范改作文,孩子們都感到文章這樣一改,條理更清楚,讀起來也順當多了。改作文,有意思!同時,他們也初步懂得了怎么檢查、怎么改。教師示范改作文為改的知識、技能的遷移奠定了基礎(chǔ),對提高學生自改能力是很有作用的。教學的第二步是組織討論,指導學生學習改,讓學生在參與集體改作文的實踐中練習改,這不僅有利于發(fā)揮遷移的作用,使學生掌握改的方法,而且進一步調(diào)動了學生自改的積極性。教師從自己示范改,組織集體改到指導學生各自獨立改,如同教小孩學步,既細心攙扶,又逐步放手,正是較好地運用了學習遷移的規(guī)律,使其發(fā)生積極影響,這對培養(yǎng)學生自改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從學習遷移的規(guī)律看,作文指導課上,經(jīng)常進行怎樣立意、怎樣選材等的指導,作文評講課上,教師宣讀的范文、集體的評論等,閱讀課上,經(jīng)常進行的概括中心、劃分段落直至用詞造句的一系列基本訓練等,這些都會因遷移規(guī)律而對學生自改作文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選編自袁浩:《作文教學心理》,中央電視臺電視教學系列講座,第12期。)
問題:結(jié)合上述材料,談?wù)勗诮逃虒W中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
李湘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學生,他的最大特點就是貪玩,學習不用功,每次考試他都有僥幸性心理,希望能夠靠運氣過關(guān)。這次期末考試他考得不理想,他認為這次是自己的運氣太差了。
問題:請運用韋納的歸因理論來分析:(1)他的這種歸因是否正確?這種歸因?qū)λ院蟮膶W習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2)如不正確,正確的歸因應(yīng)是怎樣的?(3)對教師來講,正確掌握韋納歸因理論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