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閉關政策阻礙了中西交通
B.明朝國力衰退
C.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D.它不是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承旨書諭
B.奉旨議大政
C.幫助皇帝簡選官員
D.票擬章疏,參與機務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稅法
A.封建國家由分裂到完成統(tǒng)一
B.南方的農業(yè)生產開始趕上北方
C.士族成為社會上的特殊勢力
D.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
A.認為民性本善,君權神授
B.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
C.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建議以禮入法,以禮入俗
A.建立皇帝制度
B.確立三公九卿制
C.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D.用法制治理國家
最新試題
清代學者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說:“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南是而生宗法及喪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材料說明西周政治制度的顯著特征是()。
毛澤東指出:“解放戰(zhàn)爭的形勢起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即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反攻,國民黨軍隊則由戰(zhàn)略進攻轉入戰(zhàn)略防御。這一轉變,是以解放軍渡過黃河向南進攻,把戰(zhàn)爭推進到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為標志的。”材料中的“標志性”事件是指()。
據《新唐書》卷46《百官志》記載:唐代以三省首長“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唐代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在任僅八十余日的彭澤縣令;李白傲睨權貴,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呼聲,他一生狂放不羈,隱逸行樂。二人的人生價值和處世準則明顯受到()。
美國學者查爾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寫道:“宋代經濟已含有近代商業(yè)的很多因素?!逼湟罁牵ǎ?。
“(本朝)惟軍機處恭擬上諭為至要?!a誡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責問刑罰之不當者,謂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馬遞,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內外臣工所奏事經軍機大臣定議,取旨密封,遞送亦如之。”這主要說明清代軍機處()。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目的是()。
民國初年到1920年,中國工業(yè)增長速度達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另一個黃金十年。這兩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共同原因是()。
抗戰(zhàn)時期,泰晤士報就中國某次戰(zhàn)事發(fā)表社論:華軍英勇抵抗,日軍尚未獲得其摧毀中國軍隊之主要目的。此次兩軍作戰(zhàn),華方傷亡固極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材料中所指戰(zhàn)事應該是()。
1919年初,有人致電巴黎中國代表:“愿公等堅持到底,全國國民為公后盾”。這一“后盾”后來集中體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