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在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這篇文章時,某教師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趙州橋的形狀特點,提議結合課文的介紹,畫出趙州橋的平面示意圖。先每個同學畫圖,同桌交流;然后請一位同學運用投影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明繪畫依據(jù);最后老師和全班同學共同評價這幅示意圖。下面是對以上教學活動的評價,試選出不夠正確的一項()。

A.這份教學設計和實施,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現(xiàn)代教學觀
B.畫出趙州橋的平面圖,既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了趙州橋的形狀特點,又訓練了學生將文字轉化為具體形象的能力
C.上面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師生、生生的相互評價靈活地運用了形成性評價
D.某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恰當選用教學媒體,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單項選擇題

閱讀下列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后面的問題?!肚邎@春·長沙》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第一篇。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詞人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領會詞人主宰大地浮沉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教師為這首詞的教學設計了一個導語:我們以前已經學習過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背誦。播放有關秋風、秋葉飄落的畫面,你看到里面的景象,感受如何呢?(蕭條、冷清、凄涼……)你會聯(lián)想到有關“秋”的哪些詩句呢?(調動學生的積累,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可見,大家積累面很廣,聯(lián)想的詩句很多。(激勵肯定學生)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常常把“秋”與“悲”“愁”聯(lián)系在一起。那我們來看一下,毛澤東筆下的秋景是怎樣的?又展現(xiàn)了他怎樣的情懷呢?讓我們一起賞析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對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指導,有針對性
B.由圖片與詩句結合的方法導入課文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C.以詩歌語言學習為重點,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D.回憶初中所學的《沁園春?雪》以及回憶與“秋”有關的詩句,這一教學起點的確立,為本課教學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