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煤礦采用一對主副立井方式開拓,該主副井井筒均在同一工業(yè)廣場內(nèi),某施工單位承擔了該主井井筒施工項目。主井井筒凈直徑5m,深度650m,表土段采用凍結法施工;某項目經(jīng)理計劃采用JKZ-2.8專用鑿井提升機配一3m3吊桶提升和1臺JK-2.5提升機配2m3吊桶提升,以加大提升能力,并配2臺HZ-6型中心回轉抓巖機出渣;該井筒在基巖段共穿過兩個含水層,厚度分別為15m和30m,相隔30m,兩個含水層最大涌水量均為40m3/h。在施工到第2層含水層發(fā)現(xiàn)井筒上段漏水量較大,脫模后蜂窩麻面較為嚴重。該井筒竣工后井筒涌水量達15m3/h,其中凍結表土段井壁有較為明顯的漏水現(xiàn)象,遂決定對表土段進行壁后注漿堵水。
(1)該項目的施工方案有何不妥?為什么?(2)井筒基巖段防治水都有哪些常用的方法?該井筒最宜采用哪種方法?(3)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zhì)量有哪些注意事項?(4)采用壁后注漿堵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某煉鋼廠綜合樓建筑面積2900m2,總長41.3m,總寬13.4m,高23.65m,為5層現(xiàn)澆框架結構,柱距4m×9m,4m×5m,共兩跨,基礎為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基,主體結構采用C20混凝土,磚砌填充墻,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3層混凝土部分試塊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但對實體強度測試論證,能夠達到設計要求。
(1)該質(zhì)量問題是否需處理,為什么? (2)如果該混凝土強度經(jīng)測試論證達不到要求,是否需處理?采用什么處理方法? (3)簡述質(zhì)量事故處理方案的類型。 (4)針對工程項目的質(zhì)量問題,現(xiàn)場常用的質(zhì)量檢查的方法有哪些? (5)簡述施工項目質(zhì)量控制的過程。
某施工單位承擔了一礦山井巷工程,同業(yè)主簽定了建設施工合同,合同約定工期15個月,開工日期為2005年11月1日,竣工日期為2007年1月31日。工期獎懲額為5000元/天,工程保修期1年。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發(fā)生地質(zhì)條件變化,建設單位進行設計變更,影響工期10天;由于雨季影響材料進場,影響工期5天;工程累計停電20天;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冒頂事故導致2人當場死亡,影響工期10天;由于項目工期緊,井下一機電硐室未經(jīng)驗收建設單位就投入使用;該工程竣工日期為2007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