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提供虛假情況的
B.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重要事實的
C.經(jīng)過艱苦的談判但最終未簽訂合同的
D.泄露對方商業(yè)秘密的
E.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的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952年土地改革
B.1954~1958年合作化
C.1962年"四固定"
D.1960~1962年土地重組分組
E.1982年頒布《憲法》
A.土改中是否頒發(fā)土地所有證是劃分國家所有土地與集體所有土地的重要依據(jù)
B.農(nóng)業(yè)合作化時期土地入社和實施《人民公社六十條》時土地已確定為集體所有是確定集體所有權的主要依據(jù)
C.20世紀50年代存在的公有土地歸國家所有,但頒發(fā)了土地所有權證的,歸農(nóng)民集體所有
D.以是否征用作為劃分國家土地所有權與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標志
E.集體土地所有權推定原則
A.確定土地權利的權能
B.確定土地利用的條件
C.確定土地權利的主體
D.確定土地權利的客體
E.確定土地權利的內(nèi)容
A.愛護借用物
B.借用權不得擅自轉(zhuǎn)讓、出租或抵押
C.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用途
D.按期向出借人交納有關費用
E.期滿返還標的物
A.抵押權人的抵押處分權
B.鄰地人的禁止妨礙采光權
C.鄰地人的禁止妨礙觀望權
D.地役權人的通行權
E.地役權人的排水權
最新試題
耕作權的主體包括()。
關于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人行使權利應受的限制,農(nóng)、林、牧、漁之間土地用途的改變應依有關法律規(guī)定,并應經(jīng)()同意。
()是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客體。
根據(jù)《物權法》的規(guī)定,不屬于擔保物權消滅的情形是()。
根據(jù)《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未構成犯罪,不用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是()。
土地確權是一項()。
土地承包經(jīng)營合同中,發(fā)包人的主要權利有()。
《人民公社六十條》公布時起,至1982年5月《國家建設征用土地條例》公布時止,全民所有制單位、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原農(nóng)民所有的土地,有下列()情形的,屬于國家所有。
土地承包經(jīng)營合同中承包人的義務有()。
()是耕作權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