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追捕》,俄國電影《列寧在十月》,印度電影《流浪者》,越南電影《森林之火》,朝鮮電影《賣花姑娘》,法國電影《紅》、《白》、《藍》,意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西班牙電影《對她說》、韓國電影《八月照相館》……這些電影譯制片是深受中國觀眾歡迎的影片。通過這些電影,我們感受到不同國家人們的喜怒哀樂,欣賞不同背景下的文化。這說明()
①電影是傳播文化的一種手段
②電影屬于大眾傳媒
③電影能夠跨越時空的局限,傳遞不同的文化
④傳播文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電影是其中的一種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規(guī)律
B.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世界的意義
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高鐵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在廣州喝早茶,到長沙聽笑話,再到武漢賞櫻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饃,下午到嵩山看少林”。這說明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
①改變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們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傳播方式
④擴展人們的文化視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特征
D.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突越演越烈
許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思想、新理想都是通過歷屆世博會普及、推廣的,這說明()
①世博會是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徑
②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的傳播
③文化交流是為了文化創(chuàng)新
④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中外藝術家聯袂登臺,奉獻一臺精彩的大型文藝表演。開幕式表演中西交融,世界各地文化的異彩紛呈、交相輝映,展示了各自獨特的魅力。這說明了()
①尊重文化差異是繁榮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③各國都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最新試題
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某校高二(1)班同學以“走進博覽、聚焦安徽”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同學們通過查閱、上網等途徑收集資料,組織課堂討論,發(fā)表看法:甲同學:上海世博會是文化世博。中國館的建筑設計凸顯漢字、京劇、中國紅和水墨畫等中國元素,整體布局體現了中華文化悠久的“和諧”思想;國家館館內用高科技手段向觀眾展現古代四大發(fā)明、《清明上河圖》等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安徽館以徽派建筑標志性元素“馬頭墻、小青瓦”為外墻裝飾,館內通過徽劇、黃梅戲、鳳陽花鼓等民間藝術的展示,讓觀眾領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質感。請你結合甲同學的發(fā)言,分析說明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特征。
結合材料,說明十字繡藝術產生和傳播過程中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
2011年10月,由教育部研制的“漢語能力測試”率先在上海、江蘇等地試水。據稱,此舉旨在遏止國人提筆忘字、滿口洋文、淡漠漢語的現象,復興傳承數千年的母語文化。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語言,漢字又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推出“漢語能力測試”不啻為中國人復興母語的新嘗試。在現階段,西方文化在不經意間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精神和行為理念,我們的母語及母語文化處于邊緣狀態(tài);重應試教育而輕母語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母語修養(yǎng)的缺失。有的人連母語文章都寫不通順,母語的工具——漢字都寫不準確,何以談母語的文化傳承呢?輿論認為,在全球化浪潮洶涌的今天,僅此一項考試不足以擔當此重任。惟有發(fā)掘漢字乃至漢語的深層文化內涵,致其熠熠生輝,母語才具備足夠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有關知識,說明如何復興母語文化及其原因。
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某校高二某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在關于民生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收集到關于民生問題的如下資料:文化建設關乎民生幸福,正在建設的國家數字圖書館福建分館將以國家數字圖書館館藏資源、技術、服務平臺為支撐、以福建省數字圖書館為中心,形成輻射全省的數字資源共享網絡。2015年建成時,通過這一網絡平臺,人們除了可以閱讀福建館300多萬冊、國家圖書館超過2700萬冊的古今中外藏書,還可以領略國家圖書館35635件甲骨文、15000件敦煌遺書等數字資源鏡像。還通過數字信息接入系統(tǒng)和大英圖書館、哈佛圖書館等世界一流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這一平臺還將提供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網絡信息采集等服務,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資源信息也將通過這一網絡平臺向全國推廣。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國家數字圖書館福建分館建設數字資源共享網絡的意義。
結合材料二,從辯證法角度分析“只要是政府的決定,我們都堅決支持”觀點的思維缺陷。
微博憑借平臺的開放性、內容的簡潔性和技術的低門檻等特性,只用一年時間就發(fā)展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公民利用微博傳播信息、表達訴求;兩會代表委員通過微博匯集民意;政府部門通過微博發(fā)布政務信息、回應社會關切;甚至企業(yè)利用微博宣傳產品,樹立形象。當越來越多的民意遇上微博,輿論有了新的整合方式和溝通渠道;當越來越多的部門開通政務微博,必將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帶來新的氣象。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微博在我國快速發(fā)展的理由。
材料:據調查,目前社會低俗文化泛濫對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產生污染,如在學生中,星座文化、口袋書等十分流行,以消費歐美、日韓文化產品為時尚,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品不屑一顧。在調查中,還發(fā)現少數同學熱衷于過洋節(jié)日,而對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屑一顧。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說明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
2011年1月15日至20日,河南省“兩會”勝利召開。文化教育問題成為此次“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重要話題。以下是文藝界代表在分組討論時的發(fā)言。文藝界代表:近日,在深圳評出的改革開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中,只有《吉祥三寶》這一首是2000年以后創(chuàng)作的。盡管近年來流行歌壇紅紅火火,每年新歌層出不窮,但真正的精品卻寥寥無幾,也不乏品位低下的產品,這令許多音樂人憂心不已。結合“走進文化生活”相關知識,從文藝界代表的發(fā)言中,你能領悟到什么道理?
歌曲《中國話》歌詞:……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fā),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有人認為,21世紀漢語即將成為世界第一語言。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我國是如何實現讓世界了解蘇繡,讓蘇繡走向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