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二次討袁宣言》
B.《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
C.《為日本強占東三省宣言》
D.《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反對北洋政府
B.追求自由民主
C.反帝反封建
D.抨擊專制皇權
A.馬克思主義
B.自由戀愛觀
C.實業(yè)救國論
D.民主和科學思想
A.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
B.決定參加共產國際
C.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D.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國民黨“一大”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B.最廣泛地發(fā)動了人民群眾
C.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
最新試題
中國社科院張海鵬教授認為: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由“沉淪”到“上升”的發(fā)展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淪”與“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這里所指的過渡期是()
1920年,全國出版的刊物達到400多種。比較著名的有上海的《星期評論》.《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北京的《少年中國》,天津的《天津學生聯(lián)臺會報》《覺悟》,湖南的《湘江評論》,成都的《星期日》,武漢的《武漢星期評論》,浙江的《浙江新潮》。據(jù)此可以推斷出()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1943年l月,中國分別與美英兩國簽署新約,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
李大釗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是()
有人認為:“五四精神”是一種不屈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種改造和變革社會的執(zhí)著探索精神;一種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下列不能說明這些結論的是()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在這次會議中,孫中山實現(xiàn)了國民黨的改組,提出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這表明:()
1917年l1月11日,中華革命黨人主辦的《民國日報》報道說:“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騷擾推倒克倫斯基政府……僅為一時之現(xiàn)象。由此以觀俄國大局,斷不致因此次之改變而根本上之動搖也”。1918年6月17日,《民國日報》的社論卻稱俄國為“民主友邦”,稱布爾什維克為“新派”?!睹駠請蟆穲蟮赖淖兓砻髦腥A革命黨()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有誓詞稱:“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笔脑~所涉及的歷史事件是()
1913年,宋教仁在國民黨宴會上說:“就吾黨與民國政治之關系而言,不過昔日在海外呼號,今日能在國內活動,昔日專用激烈手段謀破壞,今日則用平和手段謀建設。”兩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殺身亡。這折射出當時的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