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把開展工人運動作為黨的中心任務之一
B.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C.確立了同國民黨進行合作的方針
D.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的方針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
B.他基本認清了中國的國情
C.他看到工農(nóng)力量的偉大
D.他反對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理論
A.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
B.抗日戰(zhàn)爭時期
C.重慶談判期間
D.北平和談期
A.開展土地改革
B.進行萬里長征
C.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
D.實施武裝斗爭
A.首先爆發(fā)于上海
B.使中國資產(chǎn)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C.完成了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
D.促進了中國人們的思想解放
最新試題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決定黨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針是加緊進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眾工作,特別是發(fā)動和組織農(nóng)民群眾。中共中央這一方針()
近代漫畫評論家黃茅曾說:“熱情的青年漫畫家投身到革命軍的隊伍,隨軍由粵出發(fā)直入湘鄂諸省,參加實際的戰(zhàn)斗生活,直接發(fā)揮繪畫配合作戰(zhàn)的效能。他們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畫報,《國恥畫報》《反帝畫報》等都是當時的產(chǎn)物?!辈牧现械默F(xiàn)象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
1927年2月19日《民國日報》載:北伐軍前敵總指揮唐生智稱“我們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農(nóng)群眾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們在北伐的時候,在衡陽,在醴陵,在粵漢路,都得著農(nóng)工運動的幫助,才得很順利的殺卻敵人?!庇纱丝梢姡狈?zhàn)爭()
有人認為:“五四精神”是一種不屈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種改造和變革社會的執(zhí)著探索精神;一種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毕铝胁荒苷f明這些結論的是()
“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進且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失此不圖,將成大亂?!保ā囤o軍使.盧永祥電》)材料中“滬上風潮”指什么()
某學者認為:“五四運動的內(nèi)涵,無論是政治方面的,還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滿著多元性與矛盾性?!边@里對五四運動“多元性”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1917年l1月11日,中華革命黨人主辦的《民國日報》報道說:“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騷擾推倒克倫斯基政府……僅為一時之現(xiàn)象。由此以觀俄國大局,斷不致因此次之改變而根本上之動搖也”。1918年6月17日,《民國日報》的社論卻稱俄國為“民主友邦”,稱布爾什維克為“新派”?!睹駠請蟆穲蟮赖淖兓砻髦腥A革命黨()
20世紀20年代,研究五四運動的文章較少,到30年代中期,學術界把五四運動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來研究,促使人們對“五四精神”進行反思。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歷史背景是()
有誓詞稱:“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笔脑~所涉及的歷史事件是()
中國社科院張海鵬教授認為: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由“沉淪”到“上升”的發(fā)展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淪”與“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這里所指的過渡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