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車上書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
广告位招租 联系QQ:5245112(WX同号)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各種政治力量尋找中國未來發(fā)展的道路
B.中國的社會性質發(fā)生根本變化
C.當時中國政府推行較為開明的文化政策
D.帝國主義對華文化侵略的放松
A.學生和知識分子接受了新文化運動洗禮
B.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和推動
C.巴黎和會上中國的領土權益被日本攫取
D.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鼓舞
A.五四運動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中國共產黨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D.毛澤東發(fā)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他無法容忍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
B.在南方?jīng)]有反革命勢力
C.當時廣州政治環(huán)境相對寬松
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
A.五四運動期間
B.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
C.北伐戰(zhàn)爭結束后
D.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
最新試題
“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進且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失此不圖,將成大亂?!保ā囤o軍使.盧永祥電》)材料中“滬上風潮”指什么()
之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端,主要是因為()
中國社科院張海鵬教授認為: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由“沉淪”到“上升”的發(fā)展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淪”與“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這里所指的過渡期是()
學者陳旭麓認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突出地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新的取代舊的,如民國取代清朝;一是新與新的遞嬗,前一種新的褪色了,后一種新的跟上來,辛亥之與戊戌是這樣,‘五四’之與辛亥是這樣,戊戌之與洋務也有這種跡象?!蓖苿舆@種“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是()
1920年,全國出版的刊物達到400多種。比較著名的有上海的《星期評論》.《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北京的《少年中國》,天津的《天津學生聯(lián)臺會報》《覺悟》,湖南的《湘江評論》,成都的《星期日》,武漢的《武漢星期評論》,浙江的《浙江新潮》。據(jù)此可以推斷出()
五四運動能夠取得初步勝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有人認為:“五四精神”是一種不屈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種改造和變革社會的執(zhí)著探索精神;一種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毕铝胁荒苷f明這些結論的是()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決定黨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針是加緊進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眾工作,特別是發(fā)動和組織農民群眾。中共中央這一方針()
1924年孫中山指出:“我們對于共產主義,不但不能說是和民生主義相沖突,并且是一個好朋友。主張民生主義的人,應該要細心去研究的?!迸c孫中山這一思想聯(lián)系最緊密的事件是()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積極參加愛國運動,上?!按笫澜纭钡膴蕵穲鲋械呐荞R場生意也隨之蕭條了,有人在其大門上貼了副對聯(lián):“正應籌策補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馬”。其中“亡羊”喻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