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梁啟超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
B.梁啟超與后來青年學生的意見一致
C.梁啟超看清了帝國主義的本質(zhì)
D.梁啟超已變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認識到勞工階級取得政權(quán)的必要性
B.主張用改良手段改造中國社會
C.認為俄國革命道路須與中國實際結(jié)合
D.主張以土地革命來喚醒民眾
A.維新變法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新文化運動
A.五四運動
B.護國運動
C.五卅運動
D.一二·九運動
A.1918年,代表同盟會參加十月革命勝利一周年慶典
B.1923年,受孫中山委派尋求蘇聯(lián)對中國革命的幫助
C.1919年,五四運動后赴蘇俄學習救國思想
D.1935年,尋求蘇聯(lián)對中國抗戰(zhàn)的援助
A.辛亥革命
B.北伐戰(zhàn)爭
C.抗日戰(zhàn)爭
D.解放戰(zhàn)爭
最新試題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在這次會議中,孫中山實現(xiàn)了國民黨的改組,提出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這表明:()
“自有民國,八年以來,未見真民意、真民權(quán)、自有學生此舉始耳”。康有為此話稱贊的是()
五四運動90周年前夕,《人民論壇》雜志以如何理解五四精神為主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diào)研。調(diào)研結(jié)果如右圖所示。你認為在對于五四精神的理解上,40.2%的受訪者最可能選擇的是()
1920年,全國出版的刊物達到400多種。比較著名的有上海的《星期評論》.《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北京的《少年中國》,天津的《天津?qū)W生聯(lián)臺會報》《覺悟》,湖南的《湘江評論》,成都的《星期日》,武漢的《武漢星期評論》,浙江的《浙江新潮》。據(jù)此可以推斷出()
梁漱溟在《論學生事件》一文中對于青年學生火燒交通總長曹汝霖私宅、痛打駐日公使章宗祥的公開質(zhì)疑:“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學生事件付法庭辦理,愿意檢廳去提起公訴……縱是國民公眾的舉動,也不能橫行,不管不顧。絕不能說我們所作的都對,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毕铝信c作者觀點一致的是()
20世紀20年代,研究五四運動的文章較少,到30年代中期,學術(shù)界把五四運動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來研究,促使人們對“五四精神”進行反思。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歷史背景是()
有誓詞稱:“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笔脑~所涉及的歷史事件是()
之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端,主要是因為()
1913年,宋教仁在國民黨宴會上說:“就吾黨與民國政治之關(guān)系而言,不過昔日在海外呼號,今日能在國內(nèi)活動,昔日專用激烈手段謀破壞,今日則用平和手段謀建設(shè)?!眱商旌?,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殺身亡。這折射出當時的國民黨()
近代漫畫評論家黃茅曾說:“熱情的青年漫畫家投身到革命軍的隊伍,隨軍由粵出發(fā)直入湘鄂諸省,參加實際的戰(zhàn)斗生活,直接發(fā)揮繪畫配合作戰(zhàn)的效能。他們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畫報,《國恥畫報》《反帝畫報》等都是當時的產(chǎn)物?!辈牧现械默F(xiàn)象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