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學生運動是救國的主要力量
B.全民團結才能產(chǎn)生巨大力量
C.工農(nóng)結合是救國的唯一途徑
D.國共團結合作才能挽救國家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國民黨的新三民主義主張得到國人擁戴,因而當選人物居多
B.軍閥當選反映了當時的北洋軍閥統(tǒng)治得到國人普遍支持
C.職業(yè)外交家和實業(yè)家的入選反映了中國人民謀求獨立、發(fā)展的愿望
D.陳獨秀以高票入選反映了中國共產(chǎn)黨當時影響巨大,不容忽視
A.德國強租膠州灣
B.巴黎和會決定將戰(zhàn)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zhuǎn)讓給日本
C.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
D.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妥協(xié)賣國
A.促使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
B.促使中國人民新的覺悟
C.促使北洋軍閥政府撤消三個賣國賊的職務
D.迫使北洋軍閥政府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A.“學生含冤,屬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風雪。”
B.“民眾雪恥心堅,全市罷工;本店金錢主義,獨自開張。”
C.“學生一日不釋,本店一日不開。”
D.“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
A.五四運動是對義和團運動的繼承
B.科學理性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C.“內(nèi)除國賊”成為最為迫切的呼聲
D.是一場組織嚴密的民眾愛國運動
最新試題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力量變化趨勢的描繪,較為準確的是()
1917年l1月11日,中華革命黨人主辦的《民國日報》報道說:“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騷擾推倒克倫斯基政府……僅為一時之現(xiàn)象。由此以觀俄國大局,斷不致因此次之改變而根本上之動搖也”。1918年6月17日,《民國日報》的社論卻稱俄國為“民主友邦”,稱布爾什維克為“新派”?!睹駠請蟆穲蟮赖淖兓砻髦腥A革命黨()
出自湖南農(nóng)民協(xié)會出版的《農(nóng)民畫報》。封面寫有“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字樣,反映該圖內(nèi)容的《農(nóng)民畫報》出版時問應該是()
“總稅務司通令”是自1861年開始中國近代海關總稅務司下發(fā)各海關稅務司的普發(fā)性公文,以英文行文。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將通令改為中文行文,1942年這一訴求得以實現(xiàn)。由此可知,這一轉(zhuǎn)變是()
五四時期,各色各樣的主義蜂擁而入由國,從新實在論到尼采主義.國家主義,從先驗主義到英美經(jīng)驗主義,實驗主義乃至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都曾化為眾多中國人的言談和文章。這一思想狀況()
1937年11月,中國代表顧維鈞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說:“目前遠東和平的恢復與維護,要求其他與會各國采取道義上的、物資上的、財政和經(jīng)濟上的具體行動?!狈駝t,遠東的暴力和動亂“就會達到不經(jīng)受另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考驗和磨難,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1920年,全國出版的刊物達到400多種。比較著名的有上海的《星期評論》.《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北京的《少年中國》,天津的《天津?qū)W生聯(lián)臺會報》《覺悟》,湖南的《湘江評論》,成都的《星期日》,武漢的《武漢星期評論》,浙江的《浙江新潮》。據(jù)此可以推斷出()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直接導致了()
“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進且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失此不圖,將成大亂。”(《凇滬護軍使.盧永祥電》)材料中“滬上風潮”指什么()
中國社科院張海鵬教授認為: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由“沉淪”到“上升”的發(fā)展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淪”與“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這里所指的過渡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