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沿20ºE經(jīng)線的某大陸地形剖面圖和大氣環(huán)流形勢圖,完成題。
該大陸的地形特征為()
A、東南高,西北低,以高原為主
B、三大縱列地形單元
C、東北高西南低,以平原為主
D、中間低四周高,以山地為主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強烈的太陽活動可導(dǎo)致赤道上空的大氣層產(chǎn)生極光
B、海陸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陽輻射緯度分布不均
C、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太陽高度較大
D、大氣越干燥、越清潔,地面可吸收的太陽輻射越多
下圖為某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若此圖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則O點風向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根據(jù)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關(guān)系,圖中①、②、③三個圓依次代表的是()
A、太陽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B、花崗巖沉積巖巖石
C、冬季風季風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
D、棉花生物資源自然資源
下圖為2011年以來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qū)二氧化碳排放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
B、歐盟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減少趨勢
C、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減少
D、各國對二氧化碳減排負有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
極地渦旋(簡稱“極渦”)是指通常盤踞在極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渦旋,其位置、強度、移動對極地及高緯地區(qū)的天氣影響明顯。2015年12月底,一個位于冰島的強大風暴將北大西洋熱量帶向北極,迫使北極“極渦”離開極地,攜帶冷空氣南下,造成我國大部分地區(qū)1月中下旬爆發(fā)極其罕見的超強寒潮。下圖是2016年1月23日北極“極渦”位置示意圖。極地渦旋的形成原因是()
A、冷鋒附近,氣流上升
B、海域廣闊,氣流上升
C、空氣聚積,氣流下沉
D、地球冷極,氣流下沉
最新試題
有關(guān)四地氣壓大小的比較,正確的是()
此時,丙處近地面的風向最有可能為()
在夏季,此時最可能為地方時()
此時,圖中M地吹:()
若空氣中水汽含量較豐富,此時甲、乙兩地近地面的天氣最有可能分別為()
與林區(qū)7月CO2平均濃度日變化密切相關(guān)的要素是()
在①圖中,按地圖的一般方向判斷,其高空大氣高氣壓可能位于該地的()
圖中初霜、終霜出現(xiàn)時間差異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因素是:()
為了探究霜凍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小組成員在得到有霜凍的天氣預(yù)報后給棉花試驗田澆濕與噴水。與不澆濕噴水的麥田相比:()
在晴朗的白天,垂直方向上O2濃度最高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