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边@說明五四運動能夠取得初步勝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
B、工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的斗爭
C、青年學生的斗爭
D、工人階級的斗爭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報》刊登“北京特約通訊”,標題為《北京學界之大舉動——昨日之游街大會/曹汝霖宅之焚燒/青島問題之力爭/章宗祥大受夷傷》。從上述標題中能獲得的信息是()

A、京津兩地工人罷工游行
B、學生愛國浪潮遍及全國
C、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學生
D、外爭主權、內(nèi)懲國賊

2.單項選擇題金沖及在《毛澤東傳》中說到:“中國人從五四運動前后接受馬克思主義起,經(jīng)過二十年的探索,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獨立自主的立起了‘新民主主義’這面旗幟?!毕铝嘘P于新民主主義理論敘述正確的是()

A、中國共產(chǎn)黨還不是一個政治上成熟的政黨
B、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C、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兩黨分歧漸趨消除
D、新民主主義的經(jīng)濟是公有制

3.單項選擇題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國三萬萬的農(nóng)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農(nóng)民因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災流行、戰(zhàn)爭和土匪的擾亂、軍閥的額外征稅和剝削、外國商品的壓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趨窮困和痛苦。”這主要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

A、決定發(fā)動土地革命,以滿足農(nóng)民的土地要求
B、對農(nóng)民所受的各種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
C、已充分認識到民主革命中農(nóng)民階級的重大作用
D、決定開辟農(nóng)村根據(jù)地,走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4.單項選擇題《重返五四現(xiàn)場》中記載“噩耗傳來,有如當頭一棒,天旋地轉(zhuǎn),青年學生尤為憤慨,以至演成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示威運動?!蔽闹兴f的“噩耗”指()

A、日本強迫中國簽訂《馬關條約》
B、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辛丑條約》
C、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
D、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

最新試題

“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進且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失此不圖,將成大亂?!保ā囤o軍使.盧永祥電》)材料中“滬上風潮”指什么()

題型:單項選擇題

“總稅務司通令”是自1861年開始中國近代海關總稅務司下發(fā)各海關稅務司的普發(fā)性公文,以英文行文。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將通令改為中文行文,1942年這一訴求得以實現(xiàn)。由此可知,這一轉(zhuǎn)變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決定黨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針是加緊進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眾工作,特別是發(fā)動和組織農(nóng)民群眾。中共中央這一方針()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積極參加愛國運動,上海“大世界”的娛樂場中的跑馬場生意也隨之蕭條了,有人在其大門上貼了副對聯(lián):“正應籌策補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馬”。其中“亡羊”喻指()

題型:單項選擇題

法國公使在目睹了中國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后說:“我們正面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最令人驚異的重要現(xiàn)象,即中國為積極行動而形成了一種全國性的輿論?!泵绹v華公使芮恩施也說:“中國人民從……不幸中產(chǎn)生出一種令人鼓舞的民族覺醒,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動而結(jié)合成一個整體。”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其影響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梁漱溟在《論學生事件》一文中對于青年學生火燒交通總長曹汝霖私宅、痛打駐日公使章宗祥的公開質(zhì)疑:“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學生事件付法庭辦理,愿意檢廳去提起公訴……縱是國民公眾的舉動,也不能橫行,不管不顧。絕不能說我們所作的都對,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毕铝信c作者觀點一致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24年孫中山指出:“我們對于共產(chǎn)主義,不但不能說是和民生主義相沖突,并且是一個好朋友。主張民生主義的人,應該要細心去研究的。”與孫中山這一思想聯(lián)系最緊密的事件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者陳旭麓認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突出地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新的取代舊的,如民國取代清朝;一是新與新的遞嬗,前一種新的褪色了,后一種新的跟上來,辛亥之與戊戌是這樣,‘五四’之與辛亥是這樣,戊戌之與洋務也有這種跡象。”推動這種“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1943年l月,中國分別與美英兩國簽署新約,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一位西方觀察家在1919年5月這樣報道了當時的形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數(shù)百萬農(nóng)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來第一次談論起國家和國際大事……不論你走到哪家飯館,不論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聽到他們在談論這些事情。茶館里‘莫談國事’的招牌已經(jīng)過時了?!边@說明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