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以下兩則材料,并回答問題。
(1)《春秋左傳·宣公二年》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后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斗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宮。
(2)《春秋·宣公二年(晉靈公十四年)》:
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雷雨》
B.《茶館》
C.《日出》
D.《三塊錢國幣》
A.《雨巷》
B.《泥土》
C.《遺忘》
D.《生活》
A.《伊的眼》
B.《天狗》
C.《再別康橋》
D.《綠衣人》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睿
A.《虬髯客傳》
B.《張中丞傳后序》
C.《嬰寧》
D.《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最新試題
明代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不一致的一項為()
元雜劇的發(fā)展可謂盛況空前,下列作家和其代表作品不一致的是()
《定風波》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作者在這首詞中表現(xiàn)了()的人生態(tài)度。
下列關于“草船借箭”,說法正確的是()
元末明初涌現(xiàn)了一大批章回體小說,下列屬于章回體小說的是()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句,寫出了詞人()的心情。
李玉創(chuàng)作的()對北曲聲律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被時人奉為作曲指南。
明初以()為代表的臺閣詩人,專事粉飾太平,歌功頌德。
《煮酒論英雄》中塑造了曹操()形象。
下列關于明清傳奇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