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75cm
B.9.6cm
C.26.6cm
D.15cm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像的下半部分消失了
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了
C.像消失了
D.像變暗了
A.如果將透鏡的邊緣部分遮住,則只能得到該物體比原來小的像
B.如果將透鏡的中心部分遮住,所得像大小不變但沒有中心部分
C.如果用被打碎透鏡的的一部分,仍可得到物體完整的像,只是整個像都變得暗淡些
D.如果將所用透鏡的圓形鏡片沿直徑一分為二,并拉開一小段距離,則所得實像整體輪廓、位置都不變,只是中間部分變亮
A.物距大于焦距
B.物距小于焦距
C.凸透鏡只能成虛像
D.物與鏡的距離小于4倍焦距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③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
A.一定為4cm
B.一定小于4.5cm
C.可能為8cm
D.可能為4.5cm
最新試題
顯微鏡、望遠(yuǎn)鏡的分辨本領(lǐng)是由什么決定的?()
用邁克耳遜干涉儀觀察干涉條紋,可移動的反射鏡移動的距離為0.233nm,數(shù)得干涉條紋移動792條,則光的波長是多少?()
在等振幅多光束相干中,如果相干單元數(shù)量為N,則干涉條紋最大光強(或稱為譜線亮度)是一個相干單元光強的()
一束平行于光軸的光線,入射到拋物面鏡上,反射后會聚于焦點F,如圖所示,可以斷定這些光線的光程之間有如下關(guān)系()
以下干涉實驗中,不屬于分振幅原理的是()
一架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相距20cm,物鏡焦距7mm,目鏡焦距5mm,顯微鏡的放大率約為()
下面對光柵衍射理解錯誤的是()
在邁克耳孫干涉儀的可動反射鏡移動了距離d的過程中,若觀察到干涉條紋移動了N條,則所用光波的波長為()。
當(dāng)一束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兩種媒質(zhì)的分界面上時,反射光為線偏振光,其振動方向()
在等振幅多光束相干中,如果相干單元數(shù)量為N,則相鄰兩個極大值之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