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近體詩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詩體,分為絕句、律詩兩種,有“歌”、“行”、“吟”等三種載體。 B、“初唐四杰”是指唐初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陳子昂、駱賓王的合稱。 C、唐代邊塞詩派描寫邊塞戰(zhàn)爭和邊塞風土人情,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xiāng)、閨怨等,以高適、岑參、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 D、唐代山水田園詩派是以山水田園為描寫對象的詩作,代表詩人是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等。
A、按字數長短分,詞大致可分單調(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B、按段落分,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小令;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C、按創(chuàng)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柳永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D、宋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別稱“長短句”,宋詞也是詩的別體,也有人稱其為“詩余”。
A、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起興 B、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聯想 C、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想象 D、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