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滿
凸凹
⑴那時的故鄉(xiāng),雖然貧瘠,但遍地是野草、荊棘和山樹,侍炊和取暖,內(nèi)心是從容的,因為老天給預(yù)備著無數(shù)的柴薪,無須急。但也有性急的鄰人,待到草木枯黃的時候,整天到山上去,樹枝和山草,都背回家里,把柴棚堆得滿滿的。
⑵母親也催父親去打柴草,父親笑著說:“不急。”直到天陰欲雪,父親才不得不打了一些柴草,離盈冬之需,尚差得遠(yuǎn)。母親憂凄地說:“你就不能多打一些?”父親對母親說,這里也有生活的道理——他的柴棚越是盈滿,越說明他心性之空,咱的柴棚雖然空,但整個山場都是咱的柴棚,你可以隨用隨取,而且也不擔(dān)心失火,咱這才叫真正的盈滿。母親搖了搖頭。
⑶父親去世之后,縣上拆遷移民,母親來到了平原。公家資助,個人籌集,我給她置備了一座小院。侍炊用煤氣,取暖有蜂窩煤,過上了城市居民一樣的日子。但她總是發(fā)出感嘆,說,生活雖然方便了,但心里總是不踏實,感到不盈滿。問她為什么,她說,雖住在了平原,但究竟是外來戶,老居民都有煤氣本,咱沒有,做飯要燒高價氣,而我又沒有收入,就指望你。還有那蜂窩煤,也要用錢買,依舊是指望你。閑下來一想,原來自己成了兒女的累贅,再也活不出自己了。
⑷我說:“養(yǎng)兒防老,自古使然,你老不要多想。”
⑸她凄然一笑,說:“也只能這樣。”她沉吟了一下,又說,“讓你再破費一次,給媽買輛三輪車。”
⑹一輛三輪車讓她找到了自己。
⑺每天朝陽初上,她就騎車出門。街巷、曠野、田疇、垃圾場、建筑工地,都能見到她的身影。她撿破爛,又撿柴草,每次都不放空。破爛變賣成現(xiàn)錢,買米面油鹽,柴草則堆進(jìn)庭院,不久就堆得盈滿如山。后來她在小院的一角壘了一座泥灶,用撿來的柴草生火做飯,煤氣爐灶干脆被她閑置了。
⑻一天晚間,弟弟來看望她,老人家正窩在被窩里看電視,電視里正是我的一個專題訪談??匆谎畚鞣锫?、侃侃而談的我,弟弟說:“媽,我給您提一條意見——我哥是官面上的人,特別注意形象,而您整天去撿破爛,就有點兒不般配了,所以您還是待在家里享享清福為好。”
⑼母親黑了一下臉,說:“叫得再響的大公雞,也是卵孵的,臉子要是長得白,再渾的水也洗得透亮,這個道理你哥比你懂。”
⑽弟弟把這個情形告訴了我,對我說:“你去勸勸媽,你是老大,她聽你的。”
⑾到了她的住處,院門竟落了鎖。等了很久的時刻,也未見歸來,便駕車去尋。平原鄉(xiāng)村的田間土路四通八達(dá),不好確定方向。便循著岸樹成排的地方走,果然就尋到了。
⑿三輪車停在路旁,她正在樹蔭里撿落枝。落枝稀疏,要撿滿那爿車斗,是要有足夠的耐心的。我心里一熱,她哪里是在撿拾讓炊煙升起的柴草,分明是在撿拾她殘余的生命時光!
⒀我走下車來,輕輕地叫了一聲媽,就像黃口小兒叫的第一聲那樣,既含混,又清晰。母親分明是聽見了,但沒有應(yīng)聲,只是靜靜地看著我,一點也不感到吃驚。
⒁我感到我們娘兒倆一下子回到了過去,內(nèi)心盈滿。
⒂我望了望頭頂上的樹冠,有不少枯枝期待在那里,便下意識地攀上樹去,即便是西服革履,也無一絲猶豫。折下的枯枝,很快就裝滿了母親的車子。母親說:“咱們回吧。”我說:“回。”
⒃母親騎三輪在前邊走,我則駕車跟在后面。年近古稀的一個老人,騎三輪的姿態(tài)竟是那么輕盈,還不時回頭笑笑,一派怡然自得的樣子。
⒄母親開了院門,對我說:“咱先把柴草抱進(jìn)來,再慢慢說話。”
⒅庭院的柴草果然像弟弟說的那樣,堆得盈滿如山,以至于新?lián)靵淼牟癫菰偃由先?,也不見增長。我說:“柴草已如此盈滿,您干嗎還那么急切地?fù)欤恳歉赣H還在,他一準(zhǔn)會罵您,罵您貪心。”
⒆“即便他在,他也是罵不出口的。”母親說,“他那時是站在山場上說話,有盈滿的底氣;咱現(xiàn)在是站在庭院里,眼前雖盈滿了,卻沒有身后的山場,心里的妥帖,還得靠撿。”
⒇我感到,父母那代人,不僅活在日子里,更活在他們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里,所以,我無話可說。
(21)母親用泥灶給我燒了開水,沏了一壺老家的親戚捎來的用黃芩焙制的山茶。她把兩只紅薯放到燒水生成的炭火中,一邊陪我說話,一邊給紅薯翻個兒。不久,烤紅薯的芳香就裊裊地彌漫開來,直沁心田。不知不覺地,被世事弄皺褶了的心葉,竟情不自禁地伸張、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樣,翠綠晶瑩,不掛塵埃。這時,所有的欲望都簡化成一個欲望:好好品味一下紅薯。
(22)烤到一定的火候,母親便把紅薯撥到一邊的冷灰里,說:“讓它收收性子。”所謂收收性子,就是讓烤過的紅薯從焦脆返回到柔韌,托在手心里,雖體溫?zé)崃?,卻可以承受。紅薯的口味也綿長也筋道也甘甜,一吃就吃得很本質(zhì)了。
(23)也許吃相有些貪婪,母親說:“別急,兩個都是你的。”
(24)我甘心享受這種照拂,說:“知道。”
(25)那天,我在母親那里待得很晚。本來一個場面需要出席,對方也不斷來電話催促,我還是推掉了。
(26)這天我突然感到,世間本簡單,一個老母親,兩只烤紅薯,就很盈滿了。
(有刪改)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絕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圓明園去。雖然圓明園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圓明園看荷花,卻既不在三四月間去看它的綠葉 ,也不在五六月間去看它的紅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節(jié)去。
②誠然,荷花綠葉的美是無可比擬的。它淺淺的深深的綠葉上凝聚著汪汪點點的水露,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滾動的幾顆珍珠。這是這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名句曾被人無數(shù)次地吟詠過。我曾經(jīng)以為,這是荷花最美的時候,可是我現(xiàn)在卻覺得,也許一切并非如此。
③誠然,荷花的紅、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遠(yuǎn)是十五六歲的年紀(jì)。不管在明亮的陽光下或是在輕風(fēng)細(xì)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隱隱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測的艷影,都會使人心醉神迷。這是這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人們總是不絕于口。我也曾經(jīng)認(rèn)為,滿塘紅艷是荷花最美的時候,可是我現(xiàn)在越來越不這么認(rèn)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獨自一人到圓明園,想去尋找那里的殘秋。可是當(dāng)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綠葉也找不到一朵紅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時,無意之間,卻被驀然呈現(xiàn)在面前的另一種景色震撼了:在映滿圓明園斷石殘柱的倒影中間,是一池殘荷——有的枯梗還高高地聳立著,有的則已折斷在水中;有的葉子早被秋風(fēng)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團(tuán),卻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綠色或者金黃色的蓮蓬,有的雖然已變成黑色,卻依然在空中高舉,有的被風(fēng)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卻依然守著它自己的根??吹竭@些景象,我頓時感到自己走進(jìn)了一個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殘荷聽雨聲”嗎?不,我感到這滿池的荷花沒有枯、沒有死,那布滿池水的斷梗殘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綠一池艷紅的最高的升華。你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美,那種不是紅紅綠綠的俗美,而是蘊藏于殘破枯敗之中的、充滿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滿池桔梗殘葉,它不再以綠葉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紅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卻表達(dá)了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和圓明園留給人們的斷墻一樣,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yuǎn)無法摧毀的象征,是一種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這滿塘殘荷才是圓明園荷池的絕美之處,它是遠(yuǎn)勝于色、遠(yuǎn)勝于香的一池歷盡凄風(fēng)苦雨的絕唱。何況,隆冬過后,它那散落滿地的蓮子,又會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綠意,覆蓋著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殘荷聽雨聲”,還是“風(fēng)雨聲中聽殘荷”吧!去聽它的精神,去聽它的力量!
A.文章運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一波三折,作者的思想經(jīng)歷了一個復(fù)雜的變化過程。
B.作者借對殘荷的描寫表達(dá)了作者對堅強(qiáng)、獨立、歷盡苦難而不屈的精神的贊美之情。
C.在構(gòu)思上本文頗有特色,一是文眼顯現(xiàn),反復(fù)照應(yīng),二是說理水到渠成,卒章顯志。
D.本文語言華麗,詞藻豐富,且大量地運用修辭手法,呈現(xiàn)出一種典雅高貴的富態(tài)美。
最新試題
解釋字義。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 且 (2)我能為之足 為(3)蛇固無足 固 (4)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亡
下列對《雞毛》這篇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ǎ?/p>
請你用一個成語概括上文的大意。
請選擇一個角度,賞析第⑧段“說著,站起來,輕輕拍拍她的肩膀,便靜悄悄地走進(jìn)了洗手間,不張揚、更不叫囂,把眼前這只驚弓之鳥安撫成梁上的小燕子。”這句話的表達(dá)效果。
你從這個故事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請你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上文的大意。
解釋字義。 (1)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 (2)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 (3)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彈黃雀
聯(lián)系《燈》上下文,簡要賞析“來到江邊,天已經(jīng)完全暗下來,江和天似乎連接到一塊兒了,只能聽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濤聲。”這句話。
《雞毛》這篇小說以“雞毛”為題,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
翻譯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