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案例分析題】

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劉歡和莎拉·布萊曼演唱的主題曲《我和你》,音調悠揚婉轉,意韻綿長。這幾天常常在大街小巷聽到這首歌,漸漸也熟悉了這旋律。熟悉一首歌是重要的,越聽越會覺得平和中自有真摯的感情流露。這首歌的歌詞非常短,但其實詞短情長,意義很深:“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 
這里的“我”和“你”,其實是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在這里,“你”和“我”之間已經有了一種比肩淡定的從容和平和,有了一種相互守望,共同創(chuàng)造世界未來的自信。我們“同住地球村”的意識,“永遠是一家人”的愿望,都喻示著在這個2008,在這次奧運會上,中國和世界之間新的關系。這里所顯示的是一個民族的坦然和坦誠,也顯示了中國已經融入了世界。這種融入當然不是取消“我”和“你”之間的差異,而是我們在一種“和而不同”的境界中展現的新的理想和新的祈愿。中國此時已經能夠平視世界,已經能夠為世界貢獻自己力量的同時,分享人類的共同理想和價值。 
反復聽這首歌,我突然想到了同樣是劉歡演唱,同樣是曾經唱遍了大街小巷的一首歌。那首歌同樣表現的是“我”與“你”的關系,也同樣意蘊深沉,但卻和《我和你》的意思有相當的不同。這就是1993年的秋天播出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歌《千萬次的問》。雖然那部電視劇僅僅是講述一個北京人王啟明在紐約的艱難奮斗史,但那首歌卻超越了這部電視劇而且有著相當的意義。 
我還記得劉歡用激越的聲音演唱《千萬次的問》,曾經感動過許許多多的人。這首歌可以說也是在表現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這里,“我”還是在做出著堅韌的努力,試圖融入世界,和“你”平等對話,但這一切卻顯得如此艱難和如此痛苦。中國還在艱苦地摸索著走向世界的道路,我們還充滿著一種對于世界的焦慮。中國和世界之間還有一種非常復雜的關系。中國人百年的富強之夢,其實就是試圖讓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融入世界。但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的“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經驗,讓中國面對世界的時候,難免于仰視和俯視的視角,兩者都充滿了焦慮。這種“落后”和“挨打”的關聯(lián)正是中國“現代性”的最為深刻的痛苦:“落后”是歷史造成的困境,“挨打”卻星無辜者受到欺凌;“落后”所以要學習和趕超,“挨打”所以要反抗和奮起。反抗和奮起來自一種民族精神,而學習和趕超卻是“具體”的文化選擇。這就造成了《千萬次的問》里面那種愛恨交加的復雜情感。“千萬里”的追尋,而“你卻并不在意”的感慨。“我已經不再是我”的必然,而“你卻依然是你”的現實狀況,讓這首歌自有自己的深沉內涵。二十世紀中國人的艱辛奮斗,其實正是為了爭取一個和世界之間的新的關系。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夢想,和平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為人類貢獻中國力量的愿望,正是我們在整個二十世紀不斷努力追尋的目標。 
但今天,我看到的是在一個藍色的星球之巔,劉歡和莎拉·布萊曼一起引吭高歌:“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我們付出的一切獲得了歷史和世界的報償,“我”和“你”終于有了這樣一個“在一起”的美好時刻,我向你伸出的手也得到了你最好的回應;《我和你》短短的歌詞其實道出了我們內心的感動和浪漫的情懷兩首歌,十五年的距離,跨越了世紀,見證了一個國家和她的人民的成長。
(張頤武《兩首歌見證中國的成長》,《北京青年報》2008年8月20日)

文章引述的“和而不同”這句話,出自()

A.《論語》
B.《孟子》
C.《莊子》
D.《老子》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