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有關資料如下:
(1)2016年10月12日,經(jīng)與丙公司協(xié)商,甲公司以一項非專利技術和對丁公司股權投資(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換人丙公司持有的對戊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非專利技術的原價為1200萬元,已攤銷200萬元,已計提減值準備100元,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增值稅為60萬元;對丁公司股權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均為400萬元。其中,成本為350萬元,公允價值變動為50萬元。甲公司換人的對戊公司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
丙公司對戊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11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公允價值為1200萬元。丙公司另以銀行存款向甲公司支付補價260萬元(其中公允價值差額為200萬元,增值稅60萬元)。
(2)2016年12月13日,甲公司獲悉乙公司發(fā)生財務困難,對向乙公司銷售商品產(chǎn)生的應收款項2340萬元計提壞賬準備234萬元,此前未對該款項計提壞賬準備。
(3)2017年1月1日,考慮到乙公司近期可能難以按時償還前欠貨款2340萬元,經(jīng)協(xié)商,甲公司同意免去乙公司400萬元債務,剩余款項應在2017年5月31日前支付;同時約定,乙公司如果截至5月31日經(jīng)營狀況好轉(zhuǎn),現(xiàn)金流量比較充裕,應再償還甲公司200萬元。當日,乙公司估計截至5月31日經(jīng)營狀況好轉(zhuǎn)的可能性為60%。
(4)2017年5月31日,乙公司經(jīng)營狀況好轉(zhuǎn),現(xiàn)金流量較為充裕,按約定償還了對甲公司的重組債務。
假定有關交易均具有商業(yè)實質(zhì),不考慮所得稅等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