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恥”、“辱”之間的區(qū)別:
(1)《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孟子•離婁上》:“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
(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
(4)《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5)《報任安書》:“行莫丑于辱先。”
(6)《論語•公冶長》:“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7)《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我見相如,必辱之。”
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恭”、“敬”之間的差別:
(1)《論語•公冶長》:“巧言令色足恭。”
(2)《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3)《禮記•少儀》:“賓客主恭,祭祀主敬。”
(4)《論語•子路》:“居處恭,執(zhí)事敬。”
(5)《論語•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6)《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