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100
B.15—300
C.25—300
D.30—4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坯料的含水率
B.型刀的厚度
C.滴水拋光
D.坯料真空練泥
A.<5%
B.5—10%
C.10—15%
D.15—20%
A.跳刀、飛泥
B.坯體厚薄不均
C.排泥困難
D.開裂
A.22—28%
B.28—35%
C.18—22%
D.10—18%
A.60—750
B.50—600
C.75—850
D.40—50°
最新試題
明代后期(1506年-1644年)宜興生產(chǎn)的()也嶄露頭角,風糜一時,與日用陶和紫砂器并列為宜興陶業(yè)中的三大品種。宜興作為“陶都”的歷史地位亦奠定于此時期。
自()起,紫砂器的制作工藝從一般陶種中提煉出來,凈煉泥土,加工細致,素壞燒制泥板成型,自成一體。
寧波玉成窯是由()倡導并集任伯年、胡公壽、虛谷、徐三庚、周存伯、黃山壽、陳山農(nóng)等書畫、金石名家領(lǐng)銜,制壺名手何心舟、王東石合力而成的文人紫砂窯口。
造型為功能服務(wù),如盆、盒、扁壹稱“俯式”造型,立面上作變化;瓶、罐、鼎、壺則稱“立式”造型,在平面上作變化。
陶土的顆粒組成是指粘土中不同大小的顆粒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細顆粒愈少,則可塑性愈強、干燥收縮愈小,干燥后強度愈高,而且燒結(jié)溫度低;反之則可塑性差、收縮大,燒結(jié)溫度有所提高。
封窯技術(shù)是黑陶工藝的又一重要發(fā)展。
紫砂陶主要有各式茶具、花盆、花瓶、文具、餐具、雕塑陳設(shè)品等。
1965年,南京博物院在南京明代司禮太監(jiān)吳經(jīng)墓中出土了一把提梁壺,是迄今為止考古發(fā)現(xiàn)有明確斷代的最早的紫砂壺。此壺的出土,說明了最晚在明()時,宜興紫砂茗壺已經(jīng)作為成熱的生活器具并且成為商品加以流通。
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反映了唐代()釉色的特點。
瞿應(yīng)紹精于鑒賞,長于人物花卉畫,尤善鐵筆。他與其友人鄧奎人合作,設(shè)計壺型,其()更是成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