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相同之處有()
①由少數帝國主義大國操縱
②徹底消除了戰(zhàn)勝國和戰(zhàn)敗國的矛盾
③都對德國進行了制裁
④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開羅會議”
D.雅爾塔會議
A.《凡爾賽條約》
B.《九國公約》
C.《北大西洋公約》
D.《辛丑條約》
A.巴黎和會
B.慕尼黑會議
C.華盛頓會議
D.雅爾塔會議
A.對德國殖民地的處置
B.歐洲大陸的均勢和霸權
C.《開羅宣言》的實施
D.限制海軍軍軍備及中國問題
A.實現了美國稱霸的企圖
B.削弱了日本在遠東的優(yōu)勢
C.打破了英國的海上霸權
D.激起了德國人的極大憤怒
最新試題
冷戰(zhàn)結束后,國際關系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特點,被一些觀察家形容為“單極的世界”或“一個超級大國”的世界。但是,美國實質上并沒有比冷戰(zhàn)開始時更能單方獨斷全部國際問題。導致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實質上并沒有比冷戰(zhàn)開始時更能單方獨斷全部國際問題”的原因是()
“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其影響不僅在歐洲,而且將及于太平洋與中國?!笨梢?,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
根據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關于二戰(zhàn)后歐洲各國邊界的討論結果,德國東部的大片領土將會劃給波蘭。丘吉爾對此評論道:“用德國飼料填滿這只波蘭鵝,恐怕它會消化不良?!边@反映出()
為抵抗侵略,實現民族獨立,二戰(zhàn)后拉丁美洲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下列歷史事件符合這一表述的是()
持續(xù)近半個世紀的“冷戰(zhàn)”最終結束的標志是()
1972-1979年,美蘇共舉行了五次首腦會晤,兩國間的經貿關系也隨之活躍起來,貿易額從6.38億美元上升至44.77億美元。這反映了()
下圖是1500-2000年中、美、英、日四國國家實力變遷示意圖(Y軸為國家實力對比),圖中①②③④對應國家正確的一項是()
據統計,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蘇聯工業(yè)總產值增長從8.5%下降到了5.9%,農業(yè)總產值從4.3%下降到了3.2%。這一局面的出現主要是由于()
拉美各國的外交政策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意識形態(tài)一直很濃。70年代,他們承認國際關系中的多種意識形態(tài),主張不同社會政治制度國家和平共處,開展“多元外交”。這一變化()
《現代的歷程》一書中描述了“一件襯衫的誕生”:制作襯衣的棉花生長在印度,棉花的種子來自美國,棉線中的人造纖維來自葡萄牙,染料則來自6個國家,領口內襯來自巴西,剪裁機器來自德國,最后的制作在馬來西亞完成。材料表明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