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下面對文學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周朝諸侯國國名,在今河北北部和遼寧南部。燕王,中國古代王爵之一。
B.“役”的本義是服兵役,戍守邊疆。如《歸去來兮辭》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義。
C.節(jié),符節(jié),是中國古代君主派出的使節(jié)所持的憑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節(jié)制方面、監(jiān)察、辦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國等重大事務的證明。
D.郡,形聲字,形旁“阝”表示“郡”與行政區(qū)域有關。本義指古代的行政區(qū)域。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下面文學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幼年喪父稱為孤,老而無子稱為獨,老而無妻稱為鰥,老而無夫稱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職的含義,但是拔是授予本無官職的人。
C.謚號是人死后,朝廷根據(jù)他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給予一個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D.孝,指孝順父母;悌,指敬愛兄長??鬃臃浅V匾曅?,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

2.單項選擇題下列對文學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諱”,古代對君主、尊長名字避開不直稱叫諱,規(guī)矩是“諱名”不“諱姓”,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長的名前加“諱”字,以示尊重。
B.“進士”,是指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殿試考取后進入會試的讀書人,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的統(tǒng)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C.“參知政事”,簡稱“參政”,唐宋時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zhí)”;宋代以參知政事為副宰相。
D.“謚”,是指對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給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以總結他一生最主要的功業(yè)成敗和品德的優(yōu)劣。

3.單項選擇題下列對文學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掾,原為佐助的意思,后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根據(jù)分管事務的不同,有不同的掾史,如戶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倉曹掾史等。
B.征士指的是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梢?,魏晉以后,選擇人才方面雖有九品官人法,但自漢代起存在的征辟制還有保留。
C.宗廟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宗廟制度規(guī)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不準設廟。
D.崩,古時指皇帝死亡。古代等級森嚴,天子之死謂“崩”或“駕崩”,諸侯、皇室成員等之死謂“薨”,士之死謂“不祿”,庶人之死謂“卒”。

4.單項選擇題下列文學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后唐是五代政權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陽。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漢祖(南下)”指“后漢高祖(南下時)”。
B.稱疾,是古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托詞,當事人本身或許沒有生病,卻以生病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稱疾不行”暗示傳主的微妙心態(tài)。
C.祭酒,漢魏以后官名。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西晉改設國子祭酒,隋唐以后稱國子監(jiān)祭酒,為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
D.丁內艱,是指遭遇父親去世。丁憂就是遭遇父母親去世。古代朝廷官員,無論任什么官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到祖籍守喪一段時間。

5.單項選擇題下列對文學相關內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辟節(jié)度府,指被節(jié)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為官,地方長官也可自行辟聘,這是沿襲漢代的用人制度。
B.德宗是唐朝皇帝李適的廟號,廟號就是皇帝登基時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例如高祖、太宗、高宗、玄宗、肅宗等。
C.密詔是指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給大臣們下達的秘密詔書,相當下機密圣旨,區(qū)別于平?;实鄯址獯蟪寂c頒布政令的圣旨。
D.贈戶部尚書持指加封戶部尚書官職稱號,贈官一般在原官銜基礎上加一級,古代朝廷對功臣先人或在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