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中國經濟學家蔡昉,在其著作《破解中國經濟發(fā)展之謎》中用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清晰地顯示中國經濟發(fā)展在數千年中的興衰更替。指出,在公元1000—1600年之間,中國的人均收入大體上處于世界平均水平;至于經濟規(guī)模(GDP總量),1820年時竟占到世界的()。
A.1/2
B.1/3
C.1/4
D.1/5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土地作為生產要素范疇,是指未經人類勞動改造過的各種自然資源的統(tǒng)稱,既包括()等。
A.一般的可耕地
B.建筑用地
C.森林、礦藏、水面、天空
D.以上全部
2.單項選擇題許多的經濟學家都將資本積累占國民收入的()作為經濟起飛的先決條件,把增加資本積累作為實現經濟增長的首要任務。
A.10-15%
B.5-10%
C.15-20%
D.20-25%
3.單項選擇題經濟增長主要表現為經濟實力的增長,而這種實力的增長體現為()總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A.商品與勞務
B.產品與勞務
C.貨幣與勞務
D.貨幣與產品
4.單項選擇題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理論認為,生產技術的變革、戰(zhàn)爭和革命、新市場的開發(fā)、金礦的發(fā)現、黃金產量和儲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導致長波運動的根本原因,長波產生的根源與()密切相關,將經濟長波歸因于主要固定資本產品的更新?lián)Q代引起的經濟平衡的破壞與恢復。
A.資本積累
B.自然災害
C.勞動力數量
D.土地資源
5.單項選擇題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暴露了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fā)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為推動亞洲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yè)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反思。從周期時間跨度看,是屬于()。
A.短周期
B.超短周期
C.中時期
D.長波周期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