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患者,女性,38歲,體重45kg。發(fā)現右側頸部腫塊2個月,診斷為“右側甲狀腺腺瘤”,計劃行甲狀腺次全切術。入院后行B超檢查:右側甲狀腺內4cm×6cm大小腫塊,X線:氣管位置居中,C6水平輊度受壓,無移位表現,ECG正常,聲帶檢查正常,T3、T4和TSH正常,血紅蛋白ll0g/L。詢問無消瘦、心悸等病史,無呼吸困難表現。8:OOam人手術室,心率85bpm,血壓ll0/70mmHg,呼吸16次/分,Sp0298%。8:30am行頸叢神經阻滯,于C4橫突位置阻滯右側頸淺叢、深叢和左側頸淺叢,1%利多卡因+0.3%丁哌卡因混合液頸淺叢各12ml、右深叢6ml,8:35am后患者發(fā)生寒戰(zhàn),心率120次/分,血壓160/lOOmmHg,呼吸困難,Sp0290%,并且出現面色潮紅,右眼不能睜開,聲音嘶啞。發(fā)生此種情況,下列何種處理最為重要()

A.吸氧,咪達唑侖2mg靜脈注射
B.立即改為全身麻醉,氣管插管
C.給予擴血管藥物和降心率藥物
D.密切觀察,開始手術
E.取消手術,患者送PICU處理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患者男性,65歲,身高171cm,體重66kg,既往高血壓17年。近期胸悶憋氣、心前區(qū)疼痛,經超聲心動圖、冠脈造影等檢查,發(fā)現冠狀動脈三支病變,欲擇期行冠脈搭橋手術。術前突發(fā)煩躁,呼吸急促,前胸部疼痛、高熱,改急診行冠脈搭橋手術。入室發(fā)現:患者神志清醒,血壓167/97mmHg、心率121次/分,律齊,脈搏血氧飽和度92%,心電圖S-T段低平。對于CABG的術后鎮(zhèn)痛,不妥的描述是()

A.研究表明疼痛可致CABG術后心肌缺血的發(fā)生率較術前和術中高。
B.術后鎮(zhèn)痛可選擇局部神經阻滯、硬膜外阻滯、靜脈PCA等。
C.硬膜外鎮(zhèn)痛有利于術后管理,但有引起硬膜外血腫潛在并發(fā)癥的可能。
D.多數患者阿片類藥物需要量較大,應關注副作用。
E.術后鎮(zhèn)痛有利于減少肺部并發(fā)癥。
F.如果選擇硬膜外鎮(zhèn)痛,穿刺時有出血可改換間隙。

2.多項選擇題患者男性,65歲,身高171cm,體重66kg,既往高血壓17年。近期胸悶憋氣、心前區(qū)疼痛,經超聲心動圖、冠脈造影等檢查,發(fā)現冠狀動脈三支病變,欲擇期行冠脈搭橋手術。術前突發(fā)煩躁,呼吸急促,前胸部疼痛、高熱,改急診行冠脈搭橋手術。入室發(fā)現:患者神志清醒,血壓167/97mmHg、心率121次/分,律齊,脈搏血氧飽和度92%,心電圖S-T段低平。對心肌缺血的預防不妥的做法是()

A.從心肌耗氧的角度,降低患者的心率是有利的
B.降低患者的心率首選時效較短的艾司洛爾
C.抗膽堿藥物阿托品最好避免使用
D.鈣通道阻滯劑常用來減輕血管痙攣,尤其需取橈動脈的患者
E.需提高心率時多選擇山莨菪堿
F.冠狀動脈阻塞時,如心率增加,需積極降心率

4.單項選擇題患者男性,65歲,身高171cm,體重66kg,既往高血壓17年。近期胸悶憋氣、心前區(qū)疼痛,經超聲心動圖、冠脈造影等檢查,發(fā)現冠狀動脈三支病變,欲擇期行冠脈搭橋手術。術前突發(fā)煩躁,呼吸急促,前胸部疼痛、高熱,改急診行冠脈搭橋手術。入室發(fā)現:患者神志清醒,血壓167/97mmHg、心率121次/分,律齊,脈搏血氧飽和度92%,心電圖S-T段低平。對術中血流動力學變化的維護我們在手術不同時段有不同的應對措施,下列哪項不對()

A.搬動心臟時容易產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心率不宜太慢。
B.要給患者足夠的前負荷,防止搬動心臟時的低血壓。
C.在術者使用心肌固定器時,麻醉應根據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與術者溝通。
D.吻合血管時由于CO和前負荷下降因而血壓較低。
E.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要及時,否則吻合血管、CO下降時藥物不能及時起效。
F.去氧腎上腺素可增加心臟后負荷和心肌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