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知覺中的模式識別理論。-1

正確答案:模式識別是人的一種基本的認知能力或智能,在人的各種活動中都有著重要作用。模式識別過程是感覺信息與長時記憶中的有關信息進行比較,再決定它與哪個長時記憶中的項目有著最佳匹配的過程。模式識別的理論包括:
(1)模板說
①模板說認為,在人的長時記憶中,貯存著很多各式各樣的過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復本。這些袖珍復本稱作模板,它們與外部的模式有一對一的對應關系:當一個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時,刺激信息得到編碼并與已貯存的各種模板進行比較,然后作出決定,看哪一個模板與刺激有最佳的匹配。這樣,模式就得到識別了。由于每個模板都與一定的意義及其他的信息相聯(lián)系,受到識別的模式便得到解釋或其他的加工。
例如,當看一個字母A,視網(wǎng)膜接收的信息便傳到大腦,刺激信息在腦中得到相應的編碼,并與記憶中貯存的各式各樣的模板進行比較;通過決策過程判定它與模板A有最佳的匹配,于是字母A就得到識別;而且還可以知道,它是英文字母表中的第一個字母,或是考試得到最好的分數(shù)等。由此可見,模式識別是一個一系列連續(xù)階段的信息加工過程。
②模板說是一個簡單的模型。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刺激與模板匹配,而且這種匹配要求兩者有最大程度的重疊。這種形式的匹配被稱為模板式匹配。
③但是在這個模型中,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明。例如,對刺激的加工是從局部特征還是從總體特征開始的?模板的編碼形式是怎樣的?后一個問題對模板說顯得格外重要。此外,刺激與記憶中的各種模板的比較是同時進行的(平行加工),還是一個個相繼進行的(系列加()[)?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④對于模板說的內容,目前已經(jīng)提出了一些補充和修正。模板說的基本觀點得到一些實驗結果的支持。
a.Phillips(1974)讓被試判斷兩個先后呈現(xiàn)的棋局模式的異同,兩個模式在呈現(xiàn)時的空間關系有兩種情況:重疊,第二個模式出現(xiàn)在第一個模式的同一位置;位移,第二個模式相對第一個模式略作水平方向的位移。實驗結果表明,當兩個模式呈現(xiàn)的時間間隔在300ms以下時,重疊情況下的正確判斷的百分數(shù)要高于位移情況下的,但在時間間隔為600ms時,實驗結果出現(xiàn)相反的情況。這說明在視覺存貯的時間內,兩個模式的空間重疊是有利于識別的,即模板匹配在模式識別中是起作用的。
b.Warren(1974)所做的聲音異同判斷的實驗也得到類似的結果。當兩個聲音刺激的持續(xù)時間嚴格匹配時,聲音高低的異同判斷的成績要優(yōu)于持續(xù)時間不一致時。這些實驗結果都表明,模板說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解釋人的模式識別的。此外,模板說還在機器的模式識別中得到實際應用。
⑤模板說雖然可以解釋人的某些模式識別,但它存在著明顯的局限。依照模板說的觀點,人必須事先存貯相應的模板,才能識別一個模式。即使附加了預加工過程,這些模板的數(shù)量仍然是巨大的。這不僅給記憶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也使模式識別缺少靈活性,顯得十分呆板。模板說難以解釋人何以迅速識別一個新的、不熟悉的模式這類常見的事實。
現(xiàn)在,心理學家?guī)缀跻恢抡J為,模板說沒有完全解釋人的模式識別過程。但是,模板和模板匹配也不應受到完全的否定。作為人的模式識別過程的一個方面或環(huán)節(jié),模板還是有作用的。在其他的模式識別模型中,還會出現(xiàn)類似模板匹配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