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黜陟”中的“黜”指晉升、進用,“陟”指降職或罷免,詞語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
B.“射禮”,古代重武習射,常舉行射禮。射禮有大射、賓射、燕射、鄉(xiāng)射四種。
C.“舊典”,“典”有可以作為標準的書籍,標準或法則等意思,“舊典”指舊時的制度、法則,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
D.“留守”,古時皇帝出巡或親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擔當這種職責的就稱為“留守”。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左氏春秋》,簡稱《左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B.“甫冠”指剛剛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發(fā)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齡的詞語還有“總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親密友愛。古代表達此類意義的詞語有很多,如“琴瑟和鳴”就特指兄弟情深。
D.“廟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為他立廟,讓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饗。
A.古代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統(tǒng)稱“諸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個月,即農(nóng)歷九月,古代一個季度的三個月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
C.因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個具體的部門,而是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謝,這是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用于表達敬意。
A.國子監(jiān),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在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
B.教授,學官名。始于宋代,為講解經(jīng)義、掌管課試的一種文職官員。
C.禮部,中國古代官署,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貢舉、戶籍等事項。
D.受禪,是中國古代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宋史?袁樞傳》中指新皇帝接受舊皇帝讓給的帝位。
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
B.“勤王”,多指君主的統(tǒng)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漢以來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機構(gòu)。三?。褐袝?、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國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
A.遷,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迂授:降級叫遷削、遷謫、右遷;平級轉(zhuǎn)調(diào)叫轉(zhuǎn)遷、遷官、遷調(diào),離職后調(diào)復原職叫遷復。
B.檄,古代最初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用于曉諭、征召、聲討,也可特指聲討的文告,著名的如駱賓王的《討武瞾檄》。
C.踐阼,特指皇帝登臨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踐祚”“登極”“登庸”“御極”。
D.卒,“死”的一種說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稱崩、百歲、千秋、山陵崩等;對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諱地通稱“死”。
最新試題
唐代小說一般被稱作什么?()
在傳說中,原始農(nóng)業(yè)是由誰發(fā)明的?()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云“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天臺山位于()。
哪一氣不是國畫六氣(六忌)之一?()
法國文學作品《羅蘭之歌》體裁是什么?()
成語“愛莫能助”中的“愛”的原意是什么?()
雨果的長篇小說《九三年》寫的是哪一年?()
中國先秦哲學的許多流派,對于邏輯學展開研究,以下三部著作中,哪一部是中國古代邏輯研究的代表作?()
成語“不折不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它原是什么用語?()
南宋詞人辛棄疾一共寫了多少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