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
A.對文學的重視和文學觀的發(fā)展B.有對各種體裁的文體有了辨析意識C.文學的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D.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追求
A.風格古樸剛勁,慷慨悲涼B.蒿里行,樂府舊題,本來是人們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用來寫時事C.是建安文學繼承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反映當時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的代表作品D.描寫的是漢末軍閥混戰(zhàn)的現(xiàn)實
A.“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B.“十九首須識其天衣無縫處”C.“文溫以麗,意悲而遠”D.“風余詩母”
A.論辯技巧突出B.首尾不連,篇與篇之間沒有關聯(lián)C.全書首位一貫,筆勢一氣D.記言成分增加,篇幅加強
A.墨子已經擺脫了語錄體的影響B.《墨子》已經具備了初步論辯的色彩C.《墨子》不再是語錄的簡單的連綴,而是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D.墨子與人對話隨口比方
A.《墨子》中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和代表其說理風格的是《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等10論B.段與段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在圍繞同一個論題加以論述,因而就再不是語錄的簡單聯(lián)綴C.尚未擺脫語錄體的影響D.擺脫了語錄體的影響
A.“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體現(xiàn)了孔子安貧樂道的思想B.“子不語怪力亂神”反映了孔子不宣傳鬼神之說C.孔子認為可以奉行終身的信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反映了孔子孜孜不倦的執(zhí)著精神
A.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B.從自身日常入手,如敘家常,可以消除齊王抗拒心理,便于接受C.引起勸諫話題,與自己勸諫內容沒有關聯(lián)D.通過分析自己周圍的人對于自己的態(tài)度,自然得出結論,婉轉表達對齊王的勸諫之意,不著痕跡,而又有說服力
A.用字精當B.記事簡略C.有詳細的事件的來龍去脈的介紹D.有詳細的事件過程介紹
A.《左傳》敘述語言簡練含蓄B.《左傳》敘述語言詞約意豐C.晉軍互相謙讓D.晉師潰敗,爭先恐后,搶舟逃走的情形
A.重戰(zhàn)爭過程的描寫B.注重戰(zhàn)前準備C.行文中,處處對比,褒貶分明D.將政治因素,特別是人的因素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