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6層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9,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集中在屋蓋和樓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提示:使用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若該框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結構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3304kN,作用于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ΔF6最接近于()kN。
A.153
B.258
C.466
D.525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6層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9,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集中在屋蓋和樓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提示:使用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假定結構的基本自振周期T1=0.65s,結構阻尼比ζ=0.05。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最接近于()kN。
A.2492
B.3271
C.4217
D.4555
某截面尺寸為300mm×700mm的剪力墻連梁,如下圖所示,hB0=660mm,凈跨ln=15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縱筋采用HRB335級鋼(,fy=300N/mm2),箍筋和腰筋采用HPB235級鋼(Φ)??拐鸬燃墳橐患?。
已知連梁上、下部縱向鋼筋配筋率均不大于2%,鋼筋直徑均不小于20mm,試問,該連梁箍筋和腰筋按下列何項配置時,能全部滿足《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的最低構造要求且配筋量最少?()提示:梁兩側縱向腰筋為Φ10@200時,其面積配筋率=0.262%;梁兩側縱向腰筋為Φ12@200時,其面積配筋率=0.377%。
A.箍筋Φ8@100,腰筋Φ10@200
B.箍筋Φ10@100,腰筋Φ10@200
C.箍筋Φ10@100,腰筋Φ12@200
D.箍筋Φ12@100,腰筋Φ12@200
在該框架結構中,與截面為600mm×600mm的框架中柱相連的某截面為350mm×600mm的框架梁,縱筋采用HRB335級鋼()。試問,該梁端上部和下部縱向鋼筋按下列何項配置時,才能全部滿足《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規(guī)定的構造要求?()提示:下列各選項縱筋配筋率均符合《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第6.3.2條第1、2款要求。
A.上部縱筋4上=2.38%),下部縱筋4下=1.26%)
B.上部縱筋9上=2.34%),下部縱筋4下=1.00%)
C.上部縱筋7上=2.31%),下部縱筋4下=1.26%)
D.上列答案均不滿足相關規(guī)程規(guī)定的構造要求
最新試題
工程所在場地的地基土的構成如下表所示。若有抗震要求時,確定其建筑場地類別為()類。
若該建筑物位于一高度為45m的山坡頂部,如下圖所示,建筑屋面D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最接近于()。
還需考慮風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的柱腳彎矩。由桁架上永久荷載和三種可變荷載確定的柱腳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計算時對效應的組合不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
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計算在四種荷載下柱腳A處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
假定吊車為重級工作制時,作用在每個車輪處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
現(xiàn)尚需計及如下圖所示由風荷載產(chǎn)生的D點彎矩標準值MDgk=25kN·m,由此算得D點組合后的彎矩設計值MD最接近于()kN·m。(不采用簡化規(guī)則)
《高規(guī)》中涉及的內(nèi)力調(diào)整很多,能否總結一下?
框架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抗震驗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設計時,一般都是對結構構件承載力除以一個大于1的系數(shù)進行折減,而抗震驗算時卻除以一個小于1的系數(shù)(γRE≤1.0)進行增大,為什么?
《高規(guī)》3.3.13條是對"剪重比"的要求,其中,對于薄弱層,要求A乘以1.15的增大系數(shù)。該規(guī)范的5.1.14條,規(guī)定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層的水平地震剪力標準值要乘以1.15。這不是相當于,對于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層,剪重比驗算時左、右都乘以了一個1.15嗎?3.3.13條的1.15倍好像不起作用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