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父
張亞凌
聽母親說,他進門時我只有五個月大。對“父親”的記憶,別說我,就連比我大兩歲的三哥、大五歲的二哥,都說記憶里只有他。
他在離我家不遠的鋼廠上班。外鄉(xiāng)人,矮小,黑瘦,長得倒很筋骨。
記憶里,他一下班,隨便吃點,就到街口擺攤——修自行車捎帶配鑰匙。我呢,一直在旁邊玩。沒活干時,他就笑瞇瞇地瞅著我,那目光就柔柔軟軟地撒了我一身。有時,他會喊,妮兒,甜一 下去。我就歡快地跑向他,從那油膩膩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錢,買幾顆水果糖。一剝開糖紙,我會舉到他的嘴邊,讓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會用干凈點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臉蛋,說,爸不吃,妮兒吃。妮兒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準(zhǔn)備回家了。不用他說,我就爬上小推車,不歇氣地連聲喊著“回家嘍——”“回家嘍——”。
直到去世前,他還在街口擺攤修自行車。
他還能修理各種電器,巷子里的人經(jīng)常跑到家里麻煩他。我有時就納悶,問他,我真想不出,你還有啥不會的?他就笑了,說,爸是從小賣蒸饃,啥事都經(jīng)過。
他對自己啥都不講究,啥都是湊合。
母親常常說起他每月工資一個子不留地交給自己的事,說時總是撩起衣襟抹眼淚。母親說,人家男人都吸煙喝酒,他咋能不眼饞?還不是咱娘五個拖累大,得攢錢。母親也常在我們面前嘮叨,說你們呀,要是對他不好,就是造孽。媽一個婦道人家,咋能養(yǎng)活得了四個娃娃?早都餓成皮皮包骨頭了!
在家里,母親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兒,飯桌就放到哪兒。我會以最快的速度給他的屁股下面塞個小凳子,哥哥們立馬就圍了過去。母親邊給他夾菜邊說,你是當(dāng)家的,得吃好。他又笑著夾給我們,“叫娃們吃,娃們長身體,要吃好”。
他幾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藍色廠服。母親要給他做身新衣服時,他總說,都老皮老臉了,還講究啥?給娃們做。
“百能百巧,破褲子爛襖?!苯址怀靶λ?,只知道掙錢舍不得花錢。
“再能頂個屁,還不是在人家地里不下種光流汗?不就是不掏錢的長工么?”熟識的人譏諷他,沒有自己的孩子還那么撅著屁股賣命地干。
流言風(fēng)語咋能傳不進他的耳朵?更有甚者給他說話直接帶味兒。好幾次,母親沒話找話硬拉扯到那事上想寬慰他,他只是笑笑,說沒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閑功夫生氣?
他不是脾氣好,是壓根就沒脾氣。
鄰里街坊說話不饒他倒也罷了,欺生。可爺爺奶奶大伯叔叔們從一開始就不同意他上門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給他好臉色看,這就沒道理了??伤?,見誰都是樂呵呵的,才不理會別人緊繃著的臉。母親為此很生氣,說這一攤孤兒寡母不是你,日子能過前去?給他們姓李的養(yǎng)活娃娃,憑啥還要看他們的臉色?斷了,斷了,不來往了!
他倒給母親和起脾氣來。說忍一忍就過去了,都是一家人,計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還給我說自己身子骨硬朗著哩,孫子抱完了,就等著抱外孫哩。那天,他正補著車帶,一頭栽下去,就再也沒有醒來。
我難過得無法原諒自己,因為我的記憶里竟然沒有他衰老的過程,只有他不斷勞作的身影!
爸,皺紋何時如蛛網(wǎng)般吞沒了他?
爸,牙床何時開始松動以至于嚼不動他特喜歡吃的茴香味兒的干饃片?
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著覺時想到過叫醒我們嘮嘮嗑來打發(fā)疼痛嗎
„„
倘若他病在床上,我們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許會好受些。可是,可是愛一直是單向流淌啊,我們究竟關(guān)心過他多少?!
我沒有生父的絲毫記憶,聽母親說,連大我七歲的大哥,在他進門后不久,也再也沒說起過生父。我記憶里的父親就是他,也只有他。
(本文有刪改)
閱讀下列句子,簡析其中詞語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沒活干時,他就笑瞇瞇地瞅著我,那目光就柔柔軟軟地撒了我一身。(柔柔軟軟)
②母親常常說起他每月工資一個子不留地交給自己的事,說時總是撩起衣襟抹眼淚。(抹眼淚)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最新試題
《雞毛》這篇小說是如何塑造金昌煥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簡要分析。
翻譯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疫苗》這篇文章圍繞“疫苗”這說明對象,依次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文嫂這一形象與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在性情氣質(zhì)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兩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卻不同。請簡要分析這種相似與不同。
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它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請選擇一個角度,賞析第⑧段“說著,站起來,輕輕拍拍她的肩膀,便靜悄悄地走進了洗手間,不張揚、更不叫囂,把眼前這只驚弓之鳥安撫成梁上的小燕子?!边@句話的表達效果。
翻譯句子。 (1)是吾劍之所從墜。 (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結(jié)合《燈》這篇文章內(nèi)容,寫出你對“要做燈塔發(fā)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魚身上的光!”這句話的理解,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wù)勀銓Υ说母形颉?/p>
解釋字義。 (1)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 (2)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 (3)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彈黃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