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碧K軾外出打獵,便豪情滿懷地說:“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保ā端{歌頭·明月幾時有》)他登臨古跡,便慨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保ā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罚?br />
蘇軾在詞中樹堂堂之陣,立正正之旗。即使寫閨情,品格也特高?!顿R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的美人,可與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調比高。胡寅《酒邊詞序》因此盛稱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晚清詞體評論家周頤說:“熙豐間,詞學稱極盛,蘇長公提倡風雅,為一代山斗。”(《蕙風詞話》卷二)文藝理論家劉熙載轉換一個角度評價說:“太白《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至東坡始能復古?!保ā端嚫拧肪硭模?br />
材料二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唐詩和宋詞
B.《詩經(jīng)》和楚辭
C.楚辭和漢賦
D.《詩經(jīng)》和漢賦
A.愛國主義
B.現(xiàn)實主義
C.浪漫主義
D.現(xiàn)代主義
A.國力的強盛
B.文學家高超的個人修養(yǎng)
C.豪邁奮進的時代精神
D.宏闊廣大的文人氣度
最新試題
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學流傳的趨勢并談談你的認識。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從詩、詞發(fā)展到散曲、小說。這反映了()
湯顯祖《牡丹亭》題詞中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毕铝羞@段話的解讀,正確的是()
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學流傳有何趨勢?對此你有何認識?
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詞興盛的主要原因。
蔡元培與胡適關于紅學的爭論體現(xiàn)了當時北大的什么辦學方針?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胡適“開啟現(xiàn)代紅學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辛棄疾在《破陣子》中寫道:“八百里兮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备鶕?jù)當時社會背景判斷,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浙江籍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過:“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有:()①王國維認為,元曲和唐詩、宋詞一樣,都是一個時代文學成就的代表,賦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學地位②元曲“托體稍卑”可以理解為元曲源于民間通俗文學,開始時文學地位比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兩朝沒有得到正史和學者的承認和重視④離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興盛,后來就都消亡了
清代有學者說:“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又多一教,曰小說……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這表明()
中國古代文學主流表達形式經(jīng)歷了賦---詩---詞---曲—小說的變化趨勢。這種變化趨勢反映了()①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②科舉考試內容的不斷變化③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④通俗文學的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