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根據第一次黨的國民教育會議的決定和列寧指示精神,俄羅斯聯邦教育人民委員會通過了《改組第二級學校的條例》,決定從1921~1922年開始,逐步把第二級學校改組()

A.中等技術學校
B.統一勞動學校
C.技工、鐵路學校
D.中等專業(yè)學校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馬卡連科根據集體運動的規(guī)律提出了()

A.實踐教育
B.前景教育
C.社會教育
D.生活教育

2.單項選擇題杜威認為()作為教育的目的。

A.生長
B.養(yǎng)成健全人格
C.達到“永生”
D.促進人的發(fā)展

3.單項選擇題1958年,美國聯邦政府頒布的戰(zhàn)后主要教育大法,為()

A.毛雷爾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國防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4.單項選擇題夸美紐斯極為重視的教學原則是()

A.循序漸進
B.直觀
C.徹底與鞏固
D.量力性

5.單項選擇題1971年,美國教育總署署長西德尼.馬蘭提出了()

A.回舊教育
B.生計教育
C.終身教育
D.自由教育

最新試題

20世紀50年代后,美國教育質量逐步得到加強,下列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指出社會主義教育必須同無產階級的政治相聯系,整個蘇聯的教育事業(yè)必須貫徹無產階級精神和注重共產主義道德的培養(yǎng),為無產階級專政服務,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教育家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各項改革措施中,不屬于《改組和統一公立普通學校教育的總綱計劃》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關于德國中等教育發(fā)展的說法錯誤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日本確立了“六三三四”新學制,學制由雙軌制轉變?yōu)閱诬壷?,體現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的出臺,標志著日本教育從此前的“寬松教育”向“扎實學力教育”的轉向,代表了未來日本基礎教育的整體走向。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關于《史密斯-休斯法》與《阿斯蒂埃法》的不同點描述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83年,美國中小學教育質量調查委員會提出《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這個報告也是美國戰(zhàn)后第三次課程改革的開端,但該運動也引起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不包括()

題型:單項選擇題

德國20世紀下半葉的《總綱計劃》《漢堡協定》和“德國統一以來的教育改革”之間的內在聯系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德國19世紀的柏林大學與17—18世紀新大學運動中的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