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小篆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希波戰(zhàn)爭是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沖突
B.希臘人被稱為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C.《馬可波羅游記》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向往
D.亞歷山大東征開啟了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時代
A.海洋文明
B.農(nóng)業(yè)文明
C.游牧文明
D.城市文明
A.亞歷山大帝國
B.法蘭克王國
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A.雅典共和國時期
B.羅馬共和國時期
C.羅馬帝國時期
D.愷撒統(tǒng)治時期
A.兩河流域
B.黃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羅河流域
最新試題
以下哪部文學作品不屬于上古印度?()
19世紀,印度掀起了反英大起義,拉丁美洲燃起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這兩個事件共同體現(xiàn)了()
公元2世紀,如圖中的①、②兩處是同時期的兩個國家。它們分別是()
如下圖為1870—1910年德國就業(yè)結(jié)構(gòu)表(單位:%)。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在古希臘,眾神幾乎都有自己的神廟。古羅馬人則建立了萬神廟,把眾神集中起來供奉。在萬神殿中,既能看到主神朱庇特(即希臘主神宙斯)的神殿,也能看到女神維納斯(即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等神的神殿。這反映了文明的()
“儒略歷”為糾正每年將近6小時的誤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辦法進行調(diào)整,即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為閏年,在2月份增加1天。到16世紀時又產(chǎn)生了誤差。于是當時的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對閏制進行改革,仍然4年一閏,但逢能被100整除的那一年不閏,到能被400整除的那一年再閏。上述材料反映了()
下列古代西亞民族中屬于閃米特人(塞姆人)的是()。
13世紀的意大利,城市教堂的建造一般由市政府領導,建造資金則由大行會募捐,教會人士也參與其中。教堂被教會稱為永恒的耶路撒冷的象征,在市民的眼里則是城市美化的首要標志,稱為本城實力與威望之所寄。這反映出當時()
貨幣不僅具有經(jīng)濟價值,還蘊藏著一個國家豐富的文化和歷史信息。以下印有《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浮雕圖案的紙幣應是()
14世紀時,大利的新銳作家多以“教會活動”和“教士生活”為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到了16世紀,莎士比亞等作家的作品越來越多地從“市民糾紛”“市場交易”等場景展開敘事。上述變化說明文藝復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