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下面有關(guān)文化知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蘭不用尚書郎”“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尚書郎、侍中、侍郎、醉翁都是古代的官職名稱。
B.“尊君在不?”“君與家君期日中”兩句中,“尊”和“家”分別是敬辭和謙辭,“尊君”是尊稱對方的父親,“家君”是謙稱自己的父親。
C.“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今雖耄老,未有所成”中,“加冠”表示年已二十;“耄老”,指年老,八十九十曰耄。
D.“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中,胡琴、琵琶、羌笛、玉笛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下面對文學,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幾句中的“三”并非確指,都是泛指多數(shù)或多次。
B.我國歷史上曾用干支紀年與皇帝年號紀年。“崇禎五年”為皇帝年號紀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為干支紀年,“丙”屬于天干,“辰”屬地支。
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齡的詞語,“垂髫”“加冠”“不惑”“始齔”“耳順”五個詞語在這里的順序,是按它們所表示的年齡由小到大排列的。
D.律詩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絕句每首四句,分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律師、絕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稱為五言或七言。

2.單項選擇題下列對有關(guān)文化和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麾下”指部下;“沙場秋點兵”中的“沙場”指戰(zhàn)場。
B.古時候,用“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用“犬子”“小犬”謙稱自己的兒子。
C.古代的文人或有身份的人有字、號等。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諸葛亮號臥龍。
D.古人每通過一級科舉考試就有不同的名稱,比如通過院試的稱生員或秀才,通過鄉(xiāng)試的稱進士。

3.單項選擇題下面關(guān)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史鐵生,散文代表作有《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非同常人的經(jīng)歷和對生命的深沉思考,使其作品具有獨特的氣質(zhì)。
B.《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與《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是唐代兩位詩人的唱和之作。酬,以詩相答的意思;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C.我國被稱為“絲綢之國”,古人對絲織品的稱謂有多種,如“半匹紅綃一丈綾”中的“綃”“綾”,“同舍生皆被綺繡”中的“綺”。
D.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謚號“昌黎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謚號“文正”。

4.單項選擇題下列關(guān)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授予、選拔官員常用詞語有征、拜、舉等。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
B.明清的科舉考試分為四個級別,分別是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院試是縣一級的考試,考中了院試就是秀才。
C.閱讀對方的文章稱“拜讀”,稱自己對別人的重視為“垂青”,請對方批評指正自己的作品為“雅正”。
D.古人的“名”是供自稱或長輩稱,“字”是供他人稱,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表示尊敬,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顧茅廬》中尊稱為“孔明”,自稱為“亮”。

5.單項選擇題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風、雅、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jīng)》“六義”。律詩一般分為四聯(lián):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B.“一簞食,一豆羹”中的“簞”“豆”是古代盛飯的器物,“觥籌交錯”中的“觥”“籌”是指酒杯。
C.《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分別是編年體、國別體和紀傳體史書。
D.小說中的少年形象往往讓我們難忘。如:《驛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戲》中的雙喜、《最后一課》中的小弗郎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