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的備考工作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了。文科班“一模”后的分析會正在進行。全體任課教師到會,主管副校長主持:“從各科的成績看,語文、英語都是比較高的,„„最差的是歷史,比全區(qū)的平均分低12分?,F(xiàn)在我們要討論的是下一步怎么辦?”發(fā)言很熱烈。老師們都表示不管自己這一科考得好不好都要繼續(xù)努力,以最大的力量做最后沖刺。有的老師主張,把課程調整一下,歷史課要加強,多給點時間,但也有老師反對:“誰家的孩子,誰自己抱。憑什么占別人的課時?”經過一番爭論,最后達成了共識:高考錄取是以學生的總分計算的,現(xiàn)在已經臨近考試,最有效的辦法是在有最大提高成績空間的科目上下工夫。„„歷史成績最差,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有最大的提高的空間,所以從學生考個更理想的大學出發(fā),現(xiàn)在各科要統(tǒng)籌安排,為的是使最后的一點有限的時間發(fā)揮最大的效力。于是,一致同意,各科,尤其是成績較高的語文、英語讓出一些課時給歷史。
這一年的文科高考結果空前的好,老師和學生皆大歡喜。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俗話說:“上有老,下有小”、“中流砥柱”這些都說明中年教師的尊重需要很迫切。
()是指研究者對研究被試做指導性的、正式的、事先決定了問題項目和反應(回答)可能性的談話。
當紅偶像影星的服飾、言行往往成為其粉絲的從眾榜樣。
學校成員的需要是指由已經滿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剝奪引起的人的內外部緊張狀態(tài)。
個體的需要是指由未滿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剝奪引起的人的()緊張狀態(tài)
人際關系克制型的人通常表現(xiàn)為謹慎小心、戒備心強,注意保護自己。
對話來源高的比對話來源低的人更易于引導人改變態(tài)度。
某教師喜歡某個學生就會認為他是完美無缺,這是肯定性偏見。
高校學生成立了各種社團組織或群體,這些正式群體應受到鼓勵和保護。
學校的校風建設主要是()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