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結發(fā)同枕席”,“結發(fā)”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發(fā),意為男女結為夫婦。
B.“初七下九”,初七指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jié),下九指農歷每月十九。在漢代,下九也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C.“伏惟啟阿母”,“伏惟”是指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說話表示謙虛的習慣用語。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下列對典故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班馬:班馬為離群之馬,送別詩多用以抒發(fā)惜別之情。如,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B.洛陽紙貴:晉代左思寫就了《三都賦》,洛陽人競相傳抄,因用紙?zhí)?,以致“洛陽為之紙貴”。后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C.椿萱:“椿”字是母親的代稱,因大椿樹長壽;“萱”字是父親的代稱,因古時遠行者總要在北堂階下種萱草以免父親惦念。
D.柳(楊柳):“柳”“留”諧音,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折柳相贈還有對遠行者的祝愿之意。

2.單項選擇題下列關于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賦是一種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特殊文體,源于《詩經》和《楚辭》。代表性作品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杜牧的《阿房宮賦》等。
B.“函谷”即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較早的雄關要塞之一,是秦國的門戶。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經》。
C.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謂。當時平民用黑巾裹頭,稱為“黔首”,后來成了平民的代稱。與“黎民不饑不寒”中的“黎民”含義不同。
D.《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作者是西漢司馬遷。

3.單項選擇題下列對有關文化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用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循環(huán)相配來紀年。干支紀年可對歷史時間上推下推、順推逆推。例,由“壬戌”可推知其之后的第三年為“丁丑”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據月亮的情況來記日,每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十六為既望,最后一日為晦。
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為“陰”。
D.五鼓,古代無時鐘,以打更擊鼓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兩小時,晚七點起更,五鼓相當于早晨三至五點鐘。

4.單項選擇題下列文化知識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舊時男子20歲行冠禮,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與本名意義有關的字,如司馬光字君實。
B.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疏”的原意是疏通,引申為對問題的分析。
C.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北郊祭天,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
D.士大夫,是古代中國對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的統(tǒng)稱。

5.單項選擇題以下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風豪邁奔放、清新飄逸。“蜀道難”是古樂府舊題,本詩是詩人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
B.盛唐時期,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一個高峰時期,出現(xiàn)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yōu)秀的詩人,他們雖然寫作風格不盡相同,但都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詩篇。
C.琵琶行:行,古詩的一種體裁。常見的古體詩的體裁還有歌、吟、引、曲等。
D.《老人與?!返淖髡邽槊绹≌f家海明威,作品通過塑造一位敢于同巨鯊搏斗的硬漢桑地亞哥,表現(xiàn)了“人可被毀滅,但不可被打敗”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