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服用制劑過量
B.蟾酥濃度過高
C.生用
D.誤食過量蟾酥
E.個體差異引起蓄積性中毒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苦杏仁
B.半夏
C.麻黃
D.陳皮
E.桔梗
A.橘紅丸
B.止嗽定喘口服液
C.清肺抑火丸
D.蛇膽川貝液
E.清氣化痰丸
A.華蓋散
B.杏蘇散
C.參蘇飲
D.百合固金湯
E.桑白皮湯
某女,51歲。因反復胸悶、胸痛2年余就診。2年前因瑣事與人爭吵后,出現(xiàn)左前胸脹痛,伴胸脅脹悶,心悸,休息后緩解,未予重視。此后,胸悶胸痛反復發(fā)作,多于情緒波動后癥狀加重,嚴重時可放射至左后肩?;颊咔橹疽钟?,善太息,納差,寐欠安,小便黃,大便調(diào);唇舌紫暗,脈弦澀。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對酒精過敏。臨床給予血脂譜、肝腎功能、心肌酶譜、心電圖及平板運動試驗等檢查,西醫(y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診斷為胸痹,辨證為氣滯血瘀證,處方如下:
中藥湯劑:柴胡10g,赤芍10g,炒枳殼10g,生甘草10g,桃仁10g,紅花9g,生地黃15g,川牛膝10g,當歸9g,黨參15g,炙乳沒(各)6g,桔梗9g,川楝子15g,延胡索粉(分沖)3g。共5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中成藥:血府逐瘀口服液10ml×12支,10ml/次,3次/日
復方丹參滴丸25mg×100丸,10丸/次,3次/日
速效救心丸40mg×100丸,舌下含服10粒,必要時服用茵梔黃口服液10ml×10支,10ml/次,3次/日
A.所服中藥湯劑中含有炙乳沒,可能存在消化道刺激
B.所服中藥湯劑中含有紅花,可能存在消化道刺激
C.所服中成藥中含有丹參,可能存在消化道刺激
D.所服血府逐瘀口服液中含有酒精,可能存在消化道刺激
E.所服中藥延胡索應該煎煮后再入藥,可避免消化道刺激
某女,51歲。因反復胸悶、胸痛2年余就診。2年前因瑣事與人爭吵后,出現(xiàn)左前胸脹痛,伴胸脅脹悶,心悸,休息后緩解,未予重視。此后,胸悶胸痛反復發(fā)作,多于情緒波動后癥狀加重,嚴重時可放射至左后肩?;颊咔橹疽钟?,善太息,納差,寐欠安,小便黃,大便調(diào);唇舌紫暗,脈弦澀。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對酒精過敏。臨床給予血脂譜、肝腎功能、心肌酶譜、心電圖及平板運動試驗等檢查,西醫(y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診斷為胸痹,辨證為氣滯血瘀證,處方如下:
中藥湯劑:柴胡10g,赤芍10g,炒枳殼10g,生甘草10g,桃仁10g,紅花9g,生地黃15g,川牛膝10g,當歸9g,黨參15g,炙乳沒(各)6g,桔梗9g,川楝子15g,延胡索粉(分沖)3g。共5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中成藥:血府逐瘀口服液10ml×12支,10ml/次,3次/日
復方丹參滴丸25mg×100丸,10丸/次,3次/日
速效救心丸40mg×100丸,舌下含服10粒,必要時服用茵梔黃口服液10ml×10支,10ml/次,3次/日
A.中藥湯劑每日1劑,每劑煎煮2次,每次服用400毫升
B.中藥湯劑對胃腸有輕微刺激,應在早、晚餐前服用
C.復方丹參滴丸必須舌下含服,每次10丸,每日3次,長期服用
D.所服湯劑及成藥中含赤芍、生地黃、冰片等寒涼之品,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
E.速效救心丸應舌下含服,每次10丸,每日3次
最新試題
處方調(diào)劑流程中的第一步是?()
胸部膨滿,倚息難以平臥,痰白如沫,胸悶心慌,腰膝酸軟,舌淡或暗紫,脈沉細,屬于()。
藏醫(yī)所謂的“五元”指的是()。
乳癖沖任失調(diào)治法為()。
喘證之痰熱壅肺證的治法是()。
陽熱有余,蒸騰胃中濁氣上泛于舌,可形成()。
虛火上炎型咽喉腫痛的癥狀為()。
某女,58歲,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胸悶,乏力等癥狀伴息寒,咽痛;舌苔白,脈浮。根據(jù)中醫(yī)藏象理論,其病機是()。
鼻淵,膽經(jīng)郁熱型可用何法治療()。
疥病證屬陰虛內(nèi)熱證者,當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