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薩特
B.科南特
C.托馬斯•阿奎那
D.哈欽斯
E.康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
B.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的批判
C.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D.關于教育的重要作用
E.關于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
A.知識化
B.民主化
C.多元化
D.信息化
E.人道主義
A.圖書館和大學
B.學館
C.宮廷學校和府邸學校
D.昆它布
E.清真寺
A.完全中學
B.高等學校
C.中等??茖W校
D.技工,鐵路學校
E.小學
F.不完全中學
A.句型教學
B.字母教學
C.語言教學
D.發(fā)音教學
E.單詞教學
最新試題
蘇聯(lián)在20世紀50年代再次開啟重視勞動教育的新一輪教育改革,這次改革的最根本的特點是()
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綜合教學大綱”的突出特點是()
下列關于德國中等教育發(fā)展的說法錯誤的是()
通過設立圖書館、博物館、公民館等和利用學校的設施以及其他適當?shù)姆椒ǎ瑏韺崿F(xiàn)教育目的,體現(xiàn)了《教育基本法》對()方面的規(guī)定。
1983年,美國中小學教育質量調查委員會提出《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這個報告也是美國戰(zhàn)后第三次課程改革的開端,但該運動也引起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不包括()
20世紀50年代后,美國教育質量逐步得到加強,下列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下列沒有體現(xiàn)出20世紀下半葉美國促進教育民主化發(fā)展的措施的是()
1931年蘇聯(lián)通過的《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成為國民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其直接指向之前的改革弊端,即()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日本確立了“六三三四”新學制,學制由雙軌制轉變?yōu)閱诬壷?,體現(xiàn)了()
德國19世紀的柏林大學與17—18世紀新大學運動中的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